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前117年),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同父异母兄长。
霍去病十八岁为剽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年),二十岁的霍去病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总计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沉重地打击了匈奴右部。汉武帝分徙匈奴降众于边塞之外,因其故俗置五属国,又在其故地先后设立河西四郡,由此沟通了自内地与西域的直接交往,对西汉和匈奴势力的消长发生显着的影响。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与卫青率军深入漠北,于漠北之战中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七万余人,追击匈奴军直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分祭天地,临翰海而还。此战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战后加拜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卫青同掌军政。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武帝赐谥号“景桓”,陪葬茂陵,并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为其修筑坟墓。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为汉武帝时期的军事扩张做出重大贡献。他前后六次出击匈奴,与卫青等人合作,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少年贵幸
霍去病出生于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是平阳侯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霍仲孺当差期满,回到平阳县,与在长安平阳公主府的卫少儿失去联系。因此,霍去病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直到成为骠骑将军后,才与父亲相认。[44]
赏识、提拔霍去病的汉武帝刘彻
建元二年(前139年),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得幸汉武帝刘彻。[1]一年多后(建元三年至建元四年,约前138-137年),卫子夫全家贵幸[2]。卫少儿曾经与曲逆侯陈平的曾孙陈掌私通[3],从而与陈掌结婚。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被立为皇后。霍去病因此在年幼时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外戚家族的一员,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
霍去病在少年时代就“善骑射”[4]。武帝很喜欢他,让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中。武帝还曾想亲自教授霍去病孙子、吴起的兵法,但霍去病以“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为由推辞[5]。
军事活动
霍去病在短暂的军事生涯中参与的主要战役有:定襄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76]在这些抗击匈奴的战争中,他“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皆以将军(按:另两出为校尉,从卫青出征),斩首虏十一万余级;浑邪王以众降数万,开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其歼敌之众,辟地之广,在同时诸将中可谓首屈一指。[74]
汉武帝时代的汉匈战争
军事思想
在西汉前期的汉匈战争中,匈奴总是集中兵力突然进攻,来去如风,使汉军难以组织反击。因此,汉王朝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到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对匈奴的军事组织状况有深入的了解,所以,他们在对匈奴作战时,并不组织数十万大军打堂堂之阵,而是组织人数不多的数万骑兵长途奔袭,直捣王庭。这样的战法,使匈奴来不及召集分散在草原上放牧的男性青壮年组成军队,保卫王庭或单于庭的亲军卫队也无法抵抗数万骑兵的进攻,而王庭、单于庭等首脑部一旦被打散,匈奴也无法再组织有效的反击。所以,卫青、霍去病在对匈奴作战中总能取胜。[66]
历史评价
终军:“骠骑将军霍去病征匈奴,立克胜之功……。”[46](《骠骑论功论》)
司马迁:
清人绘霍去病像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18](《史记》)
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原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18](《史记》)
班固:“骠骑冠军,飚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18](《汉书》)
曹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19](《三国志》引)
曹植:“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20](《求自试表》)
赵云:“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21](《三国志》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王朗:“霍去病,中才之将。犹以匈奴未灭,不治第宅。”[22](《三国志》引)
范晔:“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耗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所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96]
虞羲:“拥旄为大将,汗马出长城。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凉秋八九月,铁骑入幽并。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乘墉挥宝剑,蔽日引高旌。云屯七萃士,鱼丽六郡兵。哀笳关下听,玉笛陇头鸣。骨都先自摄,日遂次亡精。玉门罢斥堠,甲第始修营。位登万庾积,功立百行成。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未穷激楚乐,已见高台倾。”[23](《咏霍将军北伐》)
司马贞:“票姚继踵,再静边方。”[24](《史记索隐》)
独孤及:“汉兴,萧何、张良、霍去病、霍光以文武大略,佐汉致太平,一名不尽其善,乃有文终、文成、景桓、宣成之谥。”[25](《新唐书》引)
《李卫公问对》:“太宗曰:‘霍去病暗与孙、吴合,诚有是乎!’”[26]
李惟清:“臣闻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郭子仪、李晟,西北望而畏之。”[29](《宋史》引)
苏洵:“汉之卫、霍、赵充国,唐之李靖、李积,贤将也。汉之韩信、黥布、彭越,唐之薛万彻、侯君集、盛彦师,才将也。”[28](《御将》)
何去非:“昔者,汉武之有事于匈奴也,其世家宿将交于塞下。而卫青起于贱隶,去病奋于骄童,转战万里,无向不克,声威功烈震于天下,虽古之名将无以过之。二人者之能,岂出于素习耶?亦天之所资也。是以汉武欲教去病以孙、吴之书,乃曰:‘顾方略何如耳,不求学古兵法。’信哉,兵之不可以法传也。昔之人无言焉,而去病发之。此足知其为晓兵矣。”[27](《何博士备论》)
李纲:“至孝武征匈奴,则有若卫青、霍去病;孝宣讨西羌,则有若赵充国、冯奉世。皆能宣国威灵,猎取夷狄,如禽兽。”[86](《梁谿集·论大将之才》)
张预:“孙子曰:‘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青以张骞道军而无饥渴。又曰:‘兵无选锋曰北。’去病所将常选。又曰:‘强而避之。’青以武刚车自环为营。又曰:‘重地,吾将继其食。’去病约赍,绝幕取食于敌而粮不绝。又曰:‘破车疲马,十去其七。’青与去病以十四万骑出塞,而归者不满三万匹。又曰:‘视卒如爱子。’去病反,馀弃梁肉,而士有饥者是也。”[42](《十七史百将传》)
黄震:“凡看卫霍传,须合李广看。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华夷,今看其传,不值一钱。李广每战辄北,困踬终身,今看其传,英风如在。史氏抑扬予夺之妙,岂常手可望哉?”[47]
陈元靓:“暗合孙吴,时称卫霍。殄灭群丑,肃清沙漠。意气峥嵘,功名熏灼。民到于今,叹其雄略。”[30](《事林广记·后篇》)
丘濬:“自古名将不用古兵法者三人,汉霍去病、唐张巡、宋岳飞而已,皆能立功当时,垂名后世,然则兵法果不可用耶?曰兵法譬则奕者之谱也,谱设为之法尔,用之以应变制胜则在乎人,兵法亦犹是焉。”[31](《大学衍义补》)
王世贞:“余尝怪汉武帝时,下朝鲜,埽滇越,席卷瓯、闽、南三越,不旋踵而若承蜩然。其最难者匈奴耳,而大将军、骠骑将军以轻骑绝大漠,数得志焉。此岂尽出天幸,不至乏绝哉?而太史公传,自卤获封户外,略而不具载。意其人以文章高天下,怏怏奇数,不欲令武士见长耳。及读至帝欲以孙、吴兵法教骠骑,不肯受,曰:‘不至学古兵法,顾方略何如。’夫然后而知骠骑将军、大将军之微也。彼故长于技而短于法,即不尽出天幸,于后世何所见焉。”[32](《戚将军纪效新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