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豆小说阅读网>玄幻魔法>大秦孤竹君> 第322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求全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2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求全订)(2 / 2)

他们不可能会为了自由和平等两个字而热泪盈眶,他们只会为王诩‘赏赐’了他们足够的粮食而为王诩言听计从。

像翟仇,墨壬这样已经找到理想和追求的人,在孤竹国是极少数,所以王诩将他们称为‘通灵者’。

当出现了‘通灵者’王诩就会引导他们进入人类的第二次认知变革。

那就是面对死亡。

人类的第一次认知变革,是在本能的驱使下进行的被迫行为,但是本质也是对于死亡的恐惧。

在心理学上,这叫做‘本我’认知。

而宗教,艺术,文明都是建立在‘死亡恐惧’和‘本我认知’之上的。

如果有一天这些东西能够使人不再恐惧死亡,而是面对死亡,那么人类就进入了第二次认知变革,或者说是进化。

就是孔子说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

也是心理学上的‘自我’认知。

而第三层‘超我认知’,是王诩也只有概念,没有接触的领域,因为王诩从来就没把自己往一个‘圣人’‘神人’的方向要求。

但是毕竟这样的通灵者是少数,但是这样的少数,可能会决定孤竹国未来的命运。

为了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多巴胺的分泌,让族人得到归属感,王诩还是觉得需要从物理层面催生。

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在辽阳战役中,利用东胡妇孺的四面楚歌的精神攻击,减少了大量的损伤,就证明了,即便是野人,音乐也会刺激他们的多巴胺分泌,同样会被影响。

但是只要能够被影响,那就很容易产生共鸣感。

当个体沉浸在群体形成的共鸣感中,就会产生归属感,这就是族群的第一步。

让这种多巴胺导致的生理上的愉悦感,与‘孤竹’这个抽象化的精神符号绑定在一起,那么孤竹族就产生了。

用商业角度解释,就是一种捆绑销售的模式,类似于把钻石跟婚姻捆绑在一起。

后世当人们提起钻石,就会想起婚姻。

现在王诩想要当孤竹人感受到快乐,兴奋,上瘾等多巴胺分泌导致的生理愉悦产生时,就会想起孤竹。

这样久而久之,孤竹对于所有人来说,就是‘愉悦’的象征符号。

当外力想要打破这种‘愉悦’,就会引起所有人的愤怒。

这就是民族自豪感的原始形态。

但是由于音乐细胞,没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适应鼓点,有的人适应拨弹,还有适合音律的。

就像是很多优秀的吉他手,却是音痴一样。

这样一来,为了能够让每个人都能自己利用音乐来刺激多巴胺分泌,就需要制作很多乐器。

从古至今,制作乐器的手艺,都是跟宗教和王权绑定在一起的。

各个宗教的宗教乐器,还有华夏文明中的礼乐,都是一样的高不可攀,通俗乐器也都是某一个宗教或者礼乐因为政治因素淘汰后,才流入民间的,比如以前只能在宫廷表演的,出现过卫子夫,赵飞燕等着名舞者的汉舞,在五胡乱华之后就流入了民间,甚至成为坊间勾栏之舞。

乐器也是如此,周朝的礼乐,以编钟为首的‘金石之乐’随着王权的易主,各种政治需要,最后被汉朝的‘丝竹之乐’取代。

那编钟这类的金石之乐的铸造限制就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了,甚至连民间都可以私铸,要是放在先秦,是夷三族的重罪。

不过编钟由于制造成本太高,最终被慢慢淘汰了,像曾侯乙钟后世利用工业时代的技术才勉强能够复原,足以见先秦时期这类乐器地位,和工匠技艺之高超。

天生就通乐理的人本身就是少数,拥有绝对音感这样的天赋的更是万中无一,只有拥有了绝对音感,才能制作出标准的乐器。

后世的调音师,就有一种说法‘老天爷赏饭吃’。

孤竹国有一个绝对音感的天才,就是墨怜,但是王诩舍不得让她去做乐器,毕竟国中大小事务离不开他,后来在东胡的祭祀有几个天才,但是他们制作的乐器都是用石头和兽骨,而且他们掌握的音律并不是华夏正统五音。

后世音乐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习惯了‘哆瑞咪发嗦啦西’的七音阶,但是华夏通俗的五音是指‘宫商角徽羽’。

看似少了两个音,但是实际上,华夏五音拥有变音,变宫、变徵,也是七阶音,而且从贾湖文化骨笛的出土文物来看,华夏在8000年前就有完整精准的七阶音,甚至还有少数八阶音骨笛,比西方可能要早上几千年时间。

所以王诩这么长时间,也没有摸到一把正经的古琴,之前在辽阳城里倒是想要找王贲要一件,但是后来碍于面子放弃了。

毕竟一个看似兵强马壮,富裕无双的孤竹国,连一把琴都拿不出来,确实丢人。

但是能够造乐器的匠师真的太难找了,墨奎那个半吊子大巫虽然弄出来几个青铜礼乐大钟,但是音实在是太不准了,除了能响之外,没有任何悦耳性,偶尔敲一敲提神醒脑,时间长了,真的是一种噪音了。

别说刺激多巴胺,可能连求生欲都被刺激没了。

喜欢大秦孤竹君请大家收藏:大秦孤竹君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