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呆呆地看着这个绝对是error的数据,1.78倍光速,这不是群速度,而是单个光子的速度
相对论注定只能偏安于宇宙的一隅。
多次试验后,实验结果依旧不变,光子成功越过势垒,在势垒帮助下加速,突破光障。在传统物理体系下计算,损耗能量比为0.245,有12%的能量不知从何处出现,消失。
一篇普通的月度实验报告上传,五人深知这不是他们所熟知的领域。只要等到半个世界解密后才能在物理史上添上短短的几段。不过,学界的一些倡议修改了定理等的命名方案,用名字命名对一些边缘学科极不友好,故名字命名的只用于科普。
五人回到地面,休整几天后,就开始了毕业旅行,享受着本该属于他们的平静生活。
火星,巨型人造生物圈的一处平原上。
人群退场,仅剩服务机器人在做收尾工作。
白启回想那个17年无比玄幻的初夏,转眼间,40年已逝,儿子的婚礼刚刚结束,曾经仰望过的商界大佬,都隐于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里。
技术革命中,无数企业倒闭,也有更多的企业诞生,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未停止。
在太空中居住能让人的理论寿命增长5到10年,但这与历史相比微不足道。
如果相信那个飘渺的声音,这个世界会在80年代消失,而自己将会离开这里,多么好笑。大部分技术都还停留在理论上,哦不,理论都还停留在那不知所以然的实验里。
小维的能力不再绝对有效,微观世界里的一切,他也无法在短时间里得出结论。白启知道小维在偷偷做些什么,但,何必知道所有的真相,真相,往往并不友好。
火星的夜晚降临,大气稀薄的火星成为观星爱好者的圣地,奥林匹斯山上布满了用于观星的维生基地。
繁星点点,壮丽的银河分割天地,上万颗星星展示着它曾经的身影。
人类的足迹已迈进地平线上方的木星,先期探索舰队入驻在木卫二,白启可以选择去了解集体情况,但无知真的很轻松。意识到宇宙的空旷后,脚下的那块灰尘会让人生畏。
白启跟小维的联系经常中断,只有手表上的红点闪烁能让他知道小维还在做着自己的事。
这些年,白启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大脑,他可以在大脑中分割出极小的区域存储自己的一些认识。就算小维全盘读取,那些记忆也会像童年时的一些片段,模糊不清,只不过这件事他只做过一次。
平凡度过余生很好,黑暗中隐藏的秘密太多,理解所需的时间无法想象。新生代延续着上一代人的梦想,满怀希望,但在生命的最后又是无奈。
在临死前做一些贡献吧,愿新的曙光能重临地球,下一个小维,下一个白启。
喜欢摇篮中的科技文明请大家收藏:摇篮中的科技文明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