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舰队对“泡沫”的探测保持着数据异常状态,无法分辨构成“反射面”的物质。
内敛空间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习和研究人员极少。即便已有小规模应用,但论完整程度,它还是处于实验阶段。绝大部分技术人员只会对着说明书使用这不完善的技术。
755个小时倒计时归零,来自支队的广播在这一时刻响起。隐藏于涨落背景中的信息让静默的探查舰队再度活跃。
内敛空间受行星的动能影响而极度接近恒星,暂时的无热源不会毁灭生态,但极致的高温可以,这个时间甚至可以缩短至数毫秒。而尧级运输舰需要数小时才能将一颗行星收集入舱。
此时此刻,粱的近地飞行器还在大气层中运转,更别提在探索这个空间的行星际飞船。
假若不通知地退出收敛空间,高能电子能使所有飞行器的飞控组件死机,甚至损毁。
粱一直怀着戒备心理。至于外交谈判方面,这只是一艘普通的探查飞船,根本不会配置谈判类舰员。一般情况下,探查飞船只要远远地扔一个弱智能观测站过去,完全没必要进行交流,实在不行就进行远程连线,让专业人士解决问题。这次是纯粹的特殊情况,为了隐蔽,不能进行远程通信,只能等着支援舰队的救援。
解除心怀戒备的文明的武装,武力手段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探查飞船虽然只是一艘艾级飞船,但必要的武力机制可一点没有缺少,储备了不少咖级战舰这种护卫艇。
粱那些还在寻找出路的飞船被强行收集,场推进技术让粱的飞船绝望地回归起点。
将生成光障的设备部署至行星表面,不排除它会被粱集火,导致各种意外。
不如艾级飞船入场,在外侧布置光障。艾级飞船那近千公里的直径,一颗核弹可解决不了,至于黑入我的系统,要不先学几百年考个初级学位再说这句话。
不得不说,光障的视觉效果的确比常数屏障好,几亿年来,一线员工都要求更换价廉物“美”的光障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效率,太替我省物资了。光障的RGB来自于常数外溢,这是能源利用率低下的表现,可,帅即是正义,只有显露在外才会有人为你喝彩
内敛空间的外侧有了读数并急速跌落,内外相同时,三维体再度蜷缩。
展露在粱眼前的是恒星表面,他们的行星已半步迈入恒星大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