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场地没有考虑小型化问题,常驻此地的工程师也很难分辨自己工作区外的场所。好处是,内部渗透能造成的破坏程度小了很多。
小规模的实验进行了很久,大宇宙混沌程度之高令粒子运动进入了湍流的过渡区间,这大大增加跃迁技术中会出现的变数,将湍流转变为相对可控的层流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
三十七年后
冗长的实验列表归纳出几段一览无遗的结果。本以为得到这个结果还得花十几年,结果意外地与半路提出的激励次级粒子推进同步完成。大宇宙的动量守恒并不普遍适用,一些非基本粒子就能突破动量,比起原宇宙借助推进膜的亚原子绕开动量的操作少了很多介质,也就提高了30%的能源利用率。简单说,广义上的辐射推进完全可行,只不过喷出的物质不是电磁波而已。
那一小段结果是前往附近一个恒星系的纤维通道。此纤维由斥暗力场交织而成,跟先前的维度纤维有本质区别。大宇宙的空旷远超原宇宙,三维世界本该是一片混沌,或者说这种分区的规律区域简直是奇迹,完美得像是神造物。事实上,的确是,那是一个目前遥不可及的历史。
又是十年。
距离首次百万吨级嵌入次旋纤维还有半个恒星年,哪个行星的年就不提了。
在恒星外0.41个天文单位处,嵌入纤维时的外溢信号激增,我的第一反应是,又有天想破坏我的实验。都快一个世纪了,还没改教条。
弱智能自动开启反制手段,很遗憾,普通武器对那一团包裹在全频段光影中的东西无效。
无奈之下,我只能和元一起过去看看。
光影下,一大团似曾相识的二维体缠绕着消逝。这好像是小维的一种概念性物质,理论上能保存思维,简单来说,就是我的阉割版。
“九域?”我问道。
思维交流是无死角的,无法隐瞒任何表露出的情绪。
“疑似远古历史名词,内部回溯中。”
“抄得真彻底。”我嘟囔道。
对面的情绪有了一丝起伏。
“时间线完整度32%,确认目标无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