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李枫便坐在承天门外的茶摊上,一边喝着茶一边等着内侍来通知他觐见李二。
这个茶摊四月份就出现在了这里。
刚出现时这个摊子其的扎眼,大唐的长安是共有两市一百零八坊,坊市之外是不允许摆摊的,所以这个茶摊是大唐街面上唯一一个地摊。
不少官员都对这个茶摊的出现表示过惊讶,这里可是皇城,谁吃了雄心豹子胆敢在这地方摆摊?不怕分头行动?然而令他们更惊讶的是,左右武侯卫的巡街卫士完全当这摊子不存在,而守备皇城和皇宫的左右监门府和左右备身府的亲勋翊卫也全当没看见。
有人就好奇的询问摆摊的,问是谁让他们在这里摆摊的,为什么要在这里摆摊。
摆摊的倒也不隐瞒,将事情一五一十的就说了。这摊子的老板是太子李承乾,他们就是打工的,每天二十文钱。
打听清楚情况后,有些脑子不太够的文官们激动了,这是什么?天赐的良机啊!合该某要升官发财啊!
然后就开始上奏,说太子公然在雇人在街市之上做生意,这是对国法的公然践踏,储君如此大唐未来堪忧啊!
李二看到奏疏鼻子都快气歪,李承乾在承天门外摆摊是和他报备过的。
按照李承乾的说法就是,这摊子是个试点,皇城外来往官员甚多,官员们自然会有肚饿口渴的,摆个茶水摊卖些茶水胡饼,不仅可以解决官员的困难,还可以解决几个人就业。
如果效果好的话可以在长安城中重要的几条道路上推广一下,不仅可以方便来往行人,还可以解决不少人的生计问题。
以上都是糊弄人的说法,茶摊的确有以上的目的,但并不是全部。茶摊真正的作用除了解决一部分人的生计问题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推广茶叶,而茶叶生意少府占了四成......
李二并没有直接收拾那几个脑子不灵光的,而是在大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几个人的奏疏做了公示,又将茶摊的前因后果说了一下。
他前脚说完,那几个头铁的就被一群官员给集体炮轰了,太子殿下关心我等官员和黎庶的生计问题,你们这些虫豸居然敢中伤国本!绝对有问题,应当交给有司查办!几个上书的官员被骂道体无完肤,哆嗦的跪下请罪。
唐代的下跪请罪可不是小鬼子那种例行公事,这年头不犯点杀头的重罪都没资格下跪请罪。
最后,李二表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把几个人打发去岭南看大猴子呲牙了。
自此,茶摊顺理成章的在长安城中推广了开来,茶叶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
李枫喝完一杯茶后,就有内侍从承天门小跑了出来,带着他去见李二了。
“臣李枫,参见陛下!”李枫躬身行礼道。
“免礼!来人,赐座!”
“谢陛下!”
李二打量着李枫,笑着说道:“不错,长高了也长壮了。”
李枫被李二的话都整懵了,尬笑两声说道:“臣还在长身体的时候。”
然后抢在李二再次开口之前,掏了两本厚厚的奏疏出来,起身说道:“陛下,这是此次倭国之战的记录,以及石见银山和别子铜山的报告。”
一听到“石见银山”和“别子铜山”两个名字,李二立刻就收起了中年人的猥琐笑容,郑重其事的说道:“呈上来。”
内侍立刻上前接过奏疏,小跑着递给了李二。李二对于两处矿山的兴趣远超倭国的战况,迫不及待的就翻看了起来。
当看到两处矿山的产量时,饶是李二见惯了大风大浪也不禁咂舌。
“这产量还能提高?”看到报告的最后,李二彻底惊讶了。
两处矿山是独立于都护府的,由少府和工部进行直接管理。由于矿山在不停的扩产,上报的产量一直都是上下波动的数字,李枫回来前矿山产量才稳定下来。
“是的。”李枫点了点头后说道:“目前,工部的探矿队还在对矿脉进行探索,采矿队也在扩大开采规模,限制产能的主要问题是缺少足够的冶炼人手,人手到位的话产能翻倍也不是问题。”
“好!这两处有多少矿藏?”李二激动的搓了搓手问道。
“以目前的产量翻倍计算,石见银山开采十年,别子铜山开采二十年问题不大。再往后开采难度就会增加,相应的产量也会降低,但是开采百年问题应当不大。”李枫估算了一下后说道。
“嘶!”李二略一盘算,就倒抽了一口凉气。目前两处矿山的产量翻倍,那就是至少日产白银两千两,铜两千斤,由于两处矿都是混合矿,实际的产量还会更高。就算只以最低产量计算,二十年那可是一千四百六十万两白银和一千四百六十万斤铜啊!
这还只是两处矿山,比石见银山规模还要大的佐渡金银山还没开采。倭国还有不少小规模的金银铜矿,这要是全挖出来得有多少钱啊!
(据统计,佐渡金山巅峰时期,年产黄金四百公斤,白银四十吨。共计开采三百八十八年,共产出七十八吨黄金和两千三百三十吨白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李二被自己的浮想联翩弄的激动了好半天才平复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