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里的是大皇子李建儒,当然虽然是住在东宫,但他仅仅是盛唐的大皇子,而不是那位将来的国本,太子!
皇帝李喆一生拥有三位皇子,大皇子李建儒,二皇子李韶和三皇子李景然,按照道理来说大皇子李建儒应该毫无疑问的登上太子之位,成为盛唐国本,学习这日后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
然而事实上,这么多年过去了,无论大臣们如何进谏,皇帝李喆至始至终都没有明确的说过,谁才是真正的太子。
国本未立,就代表着谁都能够拥有希望,一时间所有皇子的心思全都活跃了起来,真正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二皇子李韶的野心开始生根发芽。
李韶先是广交天下读书人,与各位大儒相交甚好,在士林之中名声鹊起,随后又向皇帝推荐自己的舅舅,将墨成为羽林的上将军,几乎将当时元气大伤的羽林完全化为己有。
一时间,二皇子李韶的名声,在朝廷之中也逐渐宣传开来,渐渐的自然就有人开始进谏,立二皇子李韶作为国本,立太子。
有了争夺自然就有了反击,尤其是身为大皇子,李建儒本身就有着巨大的优势,东宫也有无数的人在背后默默支持这大皇子。
直接通过东宫的关系,几乎掌握了大半的金吾卫,在朝廷之中也是近半的官员都是支持大皇子李建儒的。
而剩下的一半人之中,三分之二的官员保持中立,只有最后的三分之一的才是真正支持二皇子李韶的。
如果不是李喆在金吾卫之中,提拔了一大批非东宫系的将领,恐怕此刻的二皇子早已经没有了对抗的力量。
例如左千户这样的存在,其实都是被皇帝提拔上来,用来抑制东宫李建儒对于金吾卫的掌控力量,金吾卫之中三分之二的人来自于皇帝,另外三分之一则是来自于东宫。
而至于三皇子李景然,则是完全没有了任何争夺的能力,作为皇子,排名最后的他是被所有人所不看好的,内三卫之中,百骑直属陛下,金吾卫被东宫掌控,羽林则是二皇子李韶一手遮天,三皇子李景然根本没有丝毫抗争的可能。
朝廷之中和天下的鸿儒之间,也并没有丝毫的声音是支持三皇子李景然的。
不过显然三皇子自己也并没有任何争夺的心思,直接请旨出京,直接离开了这个权利的最中心,成为了西域边境的一位将领,似乎现在在军队之中的名声不错,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名声旺盛,也算是一位不错的将军。
可惜,离开了京城这个权利的漩涡,虽然远离的争夺,但也永远放弃了得到皇位的可能性。
五年的斗争,基本都是围绕着京城大皇子与二皇子之间抗衡。
大皇子优势很大,要不是皇帝抑制着金吾卫的情况,二皇子早就抵抗不住了,可是当有人提选二皇子成为国本之时,皇帝却也是没有丝毫的表示。
没有东宫那种天然的优势,二皇子一直想要将手伸入剩下的外九卫之中,这才有了将墨推荐自己子侄成为偏郎将的情况,从羽林中走出去,对于掌控外九卫任何一支队伍,都会轻松很多。
因为这其中,本身就有大量羽林的人,如果二皇子能够得到外九卫的力量,朝廷中的支持就能够更加壮大一分。
而曹安突然成为了羽林的偏郎将,却让事情再一次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喜欢吃遍万界从九叔开始请大家收藏:吃遍万界从九叔开始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