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豆小说阅读网>都市言情>重生1992> 第143章 决战三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3章 决战三北(1 / 2)

第0199章决战“三北”

南宇深谙华夏国内市场的格局,也了解在这一阶段的各地区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

在这个时代,华夏生意人,几乎能够成功打出自己品牌的,大多始于“三北”市场。

后时代的一位财经作家,也是南宇的校友吴晓波,曾经在他的一本着作中提到过一句经典的话,“得三北者成诸侯,得京沪者得天下”。

华夏的西北、东北和华北,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那片区域的民众,收入普遍不高、性情耿直,消费心理比较不成熟,适合那些价格低廉、品质一般而需求量大的日用消费。

处于草创阶段的国产品,很适合在这个地区的消费水平,而且,又不会遭到那些大品牌的国际产品的冲击。

尽管,这个阶段的国际大牌自行车,还未在华夏市场成形,但是,恒久厂的这些库存原料,相对于目前的市场需求,还是落后了一点。

恒久之前在北方,特别是三北的几个大区域,没有开拓销售渠道,在三北及京沪区域的销售几乎是个空白。

于是,他决定除了盘活恒久以前的几个良性运转的南方销售点之外,近期准备把销售区域的重点放在“三北”地区。

根据他对恒久自行车厂原库存的原料统计,成装的车辆大约有六、七万辆自行车。

按照以前恒久自行车厂从主要零配件的生产,到组装车间流水线,直至最后成品车辆包装出厂,大约月产量为四千五百辆。

如果,除去主要零配件生产的工序,将所有的工人调入组装车间,只做自行车组装成品的最后一道工序,那么,月产量可以达到近三万辆。

以这种生产效率,那么,六万辆自行车将可以在两个月就完成成装出厂任务。

一万辆自行车其产值,按目前市场价估算约两百万元。七万辆自行车,即一千多万的销售额。

如果如期完成,且在两个月左右完成市场销售,南宇将兑现在竞标会上许下三个月将恒久自行车厂扭亏为盈的承诺。

完成这种计划,需要企划、销售、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前期的广告策略最完美的搭配,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

“刘工。”南宇看向昔日的同事,恒久厂技术科的副科长刘刚,说道,“我想了解一下在厂部动力部门和技术部门共同协助下,将恒久厂原有的四个零配件生产车间,改造成第五第六组装车间同等规格的流水线需要多久?一个月足以。”

刘刚稍稍迟疑,问道:“南总,你的意思是,把原有的设备全部搬出,将一至四车间,全部改成组装车间?”

“是的。”南宇点点头。

“哦,对了。或许我这样说会让在座的各位不能理解,这样吧,我把我的想法给各位先简单说明一下,这样也好接下来顺利的开展工作。”

“我之所以要求废除原恒久厂的零配件生产车间,有两个原因。”

“一是目前国内市场上,有大量的自行车厂零配件生产厂家,我调查过,在和我厂生产的同等质量零配件,其价格要比我们低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