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嘴上说的是村里的工作,实质上是提醒梁铸成,担心他会成为矛盾的焦点,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梁铸成也很作难,国家易地搬迁政策很严肃,谁也不能开口子。
梁铸成清楚,那些提意见的群众,有一部分现在居住条件并不差,只是心里不平衡,产生攀比心理。
还有一部分村民的居住环境确实很差,因为不是贫困户,不能纳入易迁对象。尽管他们反映的有道理,但是与政策规定相违背,合理不合规,难以满足他们的诉求。
雷作田理解他的难处,村两委作为最基层的组织,是政策的执行者、落实者,没有制定政策的权限。
他建议梁铸成向上反映一下,看能不能找出一条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梁铸成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梳理了一下,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怎么才能做到既严格执行政策,又能兼顾社会公平?
梁铸成左冲右突,试图在这两难境地,寻找一条出路。
他想,向上汇报,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不管能不能行得通,都要提出来。
他去找余荷,和她一起商讨一下。
余荷这段时间也很苦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在开展帮扶工作过程中,群众要求最强烈的,就是享受易地搬迁政策。
大多数村民直率,说话不拐弯。
有的贫困户因居住在公路边,生活便利,没有纳入易地搬迁对象,那些人找到余荷说:“余队长,只要你给我们分配扶贫房,我球话不说,你让我啥时候脱贫,我就啥时候脱贫,你叫我签多少字,我就签多少字。上面检查问我了,我只两个字——满意。”
余荷问:“要是解决不了怎么办?”
他们说:“那有啥说的,如果我不能脱贫,我不得签字,我说不满意,你的扶贫任务完不成,你能交差吗?你还好意思回市里吗?”
余荷哭笑不得。
梁铸成罗列的那些问题,也是困扰余荷的难题,她把县里下发的易地搬迁文件,反反复复研究了多遍,都能背下来了,但是,在字里行间找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梁铸成挠挠头说:“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又是研究经济工作的,给我出出点子吧。”
余荷“嘁”了一声,说他:“你又在忽悠我,我哪有你的点子多。”
梁铸成皱着眉,抓抓头,一副忧愁满腹的样子,对余荷说出了他的忧虑:“我纠结的是那些住在山梁上,没有纳入易地搬迁对象的农户,如果不能搬下山,他们就会成为新的贫困户,会形成恶性循环。”
余荷深有同感,那些户分散居住在各个山梁上,为他们修路、架电、通水,代价太大,还不说解决入学、就医等问题,难度不是一般大。
要解决根本问题,必须整体搬迁。
可是,目前还没有相关政策支持,难以实施。
喜欢战贫玉皇山请大家收藏:战贫玉皇山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