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大雪里又行了两日,已经见到路上有逃难的灾民。凤耀一边命令打开一辆大车,将上面的粮食、物品分发下来,一边将这些人聚拢在一起,打听一下前面的情况。
听闻长公主冒着风雪从京城一路赶来,又分发了这些个东西,这些灾民自然感动不已。都跪在地上叩谢皇恩,谢长公主。
凤耀在朝中有大臣跪拜,在宫中有奴才跪拜,但还是第一次真真切切的受到百姓的跪拜。又是听得众人交口称谢,心中也是泛起暖意,恨自己来的晚了,没有早些给这些人一个安置。
但毕竟前面路还长,那名吏部的主事提醒凤耀:“公主,此处才刚刚进入北方地界,受灾最重的地方还在前面,如今这些东西……”
凤耀明白他的意思,是怕这些东西实际上是杯水车薪,只怕这一路走来,还不够半路的分派。而且他们并无后援,只怕到了最后、最穷困之地便无力接济,那些灾民闹起来,也不是好玩儿的。
其实人就是这样,明明是你拿出银子来帮助他们,却还要念着是不是别人比他们先拿了,会不会别处领得的灾款更多些。这样不停的比较下来,总是会有人心生不满、怨气不平,反而更容易出事。
凤耀点头,命士兵将解开的大车重新拢好,然后对那些灾民道:“此番救灾,实际上已经是把国库中能调集的银子都调来了,还有我凤耀个人的捐赠,也有不少朝中大臣的鼎力。但毕竟人多粥少,前面路途遥远,更有灾民万万,今日大家得的虽然不多,但总有比你们更危难的人。所以也只能到此为止了。不过我会命附近的城镇、州府将你们安置下来,不会让你们忍饥挨饿的过冬就是了。只要挨到明年春天,皇上已经答应开仓放粮、放种,让大家回复耕作。”
凤耀说的有理,何况一个纤纤女子能在风雪中站出来,对大家言之凿凿的劝慰一番,确实能够让这些百姓更了解朝廷的难处。而且听到凤耀保证明年开春便有粮、有种,自然也高兴起来。
更有人站出来保证:愿意作为带头人,将这些灾民统一带领到相对富庶的镇子,并且约束大家不会因饥寒交迫做出违法『乱』纪之事。
凤耀听了甚是高兴,立刻便想到这是一个好办法。以后只要遇到大批的灾民,便可从中选出一、两位德高望重或是极有担当的带头之人,负责将这些人统一约束管理,也可以防止有人趁机作『乱』。若是遇到些小股的散民,则可以就近编进一支队伍,便于管理。
当即,凤耀便命这些灾民推拒出两位头领,以后两人商量做事,也好有个照应。
然后凤耀亲自提笔,写下一份文书,交给其中的一位,交代道:“这文书上说明:你们二人带领的乃是灾民,到了地方的州府应该给予合理的安置。当地的州府官员见到文书必然不会为难你们的。明年春天你们各自返回原籍,自然有朝廷分发的粮食和种子。”
交代完了,凤耀又命人将这批灾民的姓名、人数、原籍都记录下来,以备明年再去发放物资之用。这一行的灾民有二百多人,足足记了半本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