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常馆中毒一案关注的人特别多,所以从翻案开始便引发各种热议。
但由于一直没有破案,所以在有心人故意推波助澜之下快速的发酵。
让坊间开始流传各种危言耸听的谣言,说什么暴君昏庸贪官当道官官相护官场黑暗等不实的言论。
除了各位小老百姓外,大多数位高权重的人都心知肚明这是有心人故意在抹黑当今的陛下和整个官场。
若如再不及时阻止这样的言论最后所导致的后果不堪设想。
卫子龙倒是无所谓,因为他心里清楚的很这是有人趁火打劫抹故意抹黑他的时候将他扳倒,然后便可以光明正大的坐上皇位还得黎民百姓拥护。
自古以来都有这样的说法,一朝皇帝一朝臣,就算再仁慈的皇帝这疑心病都很重,所以为了防止与前朝有瓜葛的人谋反,都会直接杀之不留后患。
这是卫子龙不想看到的局面,所以为了自己从未睡过的媳妇以及半路认的孩子,还有那些可爱可亲的大臣们,他决定将家常馆中毒一案公开审理。
让这京城的百姓亲眼看亲耳听,只要是正常人都会用脑明辨是非真假,到时候各种谣言不攻自破,至于那些想打皇位心思的人也得歇歇。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除了那些被生活所迫不得不上工的百姓除外,就连这街边要饭的叫花子都来这衙门看热闹。
此次主审官乃大理寺的寺卿,至于此案的相关人员也如数到场旁听。
卫子龙,家常馆背后真正的老板,除了少数人知道其身份大多数人依然不知。
和参,被误会成家常馆背后的真正老板,其实他是有苦说不出,为陛下背下这黑锅。
尧百万,死者的家属身份。
云木,纯属来吃瓜看戏凑个热闹的。
死者的家属乃此次状告家常馆中毒的人,所以今日重新公开审理,自然纷纷都到达了现场,一个个眼睛通红耿着脖子一脸气愤填膺的样子。
原本死者的尸体也应该抬上来,但由于天气炎热都发臭了,便安置在官府中以防后期需要取证。
验尸的前仵作以及后仵作都被带了上来,参与其中的御医何润董也到达了现场作证。
罪犯如花带着手铐脚铐被官差押着上了公堂,死者的家属看见这个杀人犯还活着,彻底的失去了理智,直接冲上去抓着她厉声凄惨的质问道。
“你杀了我儿子!你怎么还不死!你怎么还不死!”
一项精明的如花此刻也有些畏畏缩缩,恍恍惚惚的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
这一幕发生的猝不及防,寺卿赶忙拿起惊堂木拍在了桌上大喊道。
“事情真相还未公布,无知妇孺岂能在公堂之上如此放肆!”
一声怒吼让站在一旁的衙役以及死者的其它家属将两个人分开。
但众人也在此清清楚楚的看见,如花的双手被这女人用直接用指甲硬生生的抓出了无数的血痕,恨之入骨用力的很。
这一幕看的卫子龙一阵心疼呀,毕竟人家娇滴滴的姑娘什么都没有做,就被欺负成这个样子。
若如他这次真的死在外面,还不知道她会遭受怎么样的非人折磨,毕竟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家常馆二楼的秘方没有人不想要。
如果真的追究起来是他害的如花沦落到如今的下场,是他考虑的不周所导致的后果,他以为只要家常馆挂着当今丞相的名号便没有人敢打主意,可惜是他低估了这些人的狼子野心也。
他如今的身份乃一国之君,若如此刻为了一个民女出头必定会引起各方怀疑,到时候就算将她救下来也会惹来杀生之祸,所以他现在什么都不能做,只能看见他再衙役的按压之下“咚”的一声跪在了地上。
似察觉旁边的位置上有一道视线一直在自己的身上,如花抬头望去,很巧的正和卫子龙的视线碰撞在了一起。
陛下来了,陛下真的为了她来了!
万念俱灰的如花此刻终于看到了希望,激动万分,热泪盈眶,嘴唇蠕动陛下两个字怎么都没有能喊出口。
似看懂这姑娘的眼神一般,他对着她微微点了一下头,好像在说,有我在你会没事的。
一滴眼泪从眼角无声的滑落,她抿着嘴笑了,受了这么久的哭,坚持没有将家常馆的秘密说出去,如今终于守得云开见红日拨开云雾见明月。
为了防止有心人怀疑,卫子龙突然转身对着尧百万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闲话,类似于你吃早饭了吗?
很快此案的审理进了正常的流程,按照每个人的口供将此案的前因后果都梳理一遍之后。
然后由此案的主审管大理寺寺卿便按照相关的认证物证提出了各种疑点,以及最后还原了整个事件的真相。
死者姓尧名小桥,某日某时前去家常馆二楼用膳后便回了家中没有再出门,后被家属发现死在家中。
由于死者面色不正常呈现青紫色,尧家的人觉得不对劲便请来妙手回春的大夫后确诊为中毒而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死者最后一次吃饭乃家常馆,所以死者的家属认为死者是吃了家常馆二楼的食物导致中毒而死,便大闹了家常馆还报了官。
经过仵作验尸后得出与大夫相同的结论,那就是死者是中毒而亡。
由此可以推断家常馆背后的如花老板有杀人的嫌疑,后被第一时间抓拿归案,但因证据不足一直未最终的判决。
此案死者乃前朝有功之臣大将军的子孙,由此惊动了当今圣上,所以对于此案十分的重视。
便下达口谕将此案移交大理寺重新公平公正的审查,一定要给尧大将军以及尧家一个合理的交代。
经过大理寺重新审查后发现此案疑点重重,经过走访询问以及寻找证据,发现此案第一次审理过程中有误。
第一,经过新仵作和太医合作验尸后发现死者不是中毒身亡,而是服用过多的助兴药物而死。
在大理寺寻找原为死者诊治的大夫时,发现他已经告老还乡。
但原来为其验尸的旧仵作已经亲口承认,因为自己经验不足而导致判断错误死者死亡的真正原因。
第二,死者为何大量服用助兴药物呢?
据我们调查,死者乃风流之人,所以时常流连忘返于风花雪月之地,其中的老鸨已经承认曾多次贩卖助兴的药物给死者,后也在死者的房间找到助兴的药物。
但当日死者在家常馆用完膳之后便直接回了家,并没有去风花雪月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