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易生一阵狂喜,心想,这一定是要我留下那个白手帕,诗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如今看着白手帕是那样的美丽,就像这小娘子一样。世上有多少是因遗情留物而结下姻缘的……
想到这里,艾易生又自责起来,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自己怎能有非分之想。
圆圆道:“那你把那本书留下来吧,我们平时是不大看那样的书。那本书放在我这里,反而不好,你那么爱读书,放到你那里,也是那本书的造化。”
艾易生一时有些失落,内心到底希望能留下那个白手帕。仔细想想,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到底《诗经》胜过手帕。这样想时,失落中竟得到一丝的安慰。
不过,思之再三,想了又想,还是认为《诗经》也不要才是最好——人生在世,不可有贪婪之心,不可有不劳而获。
艾易生道:“小娘子好意,实在感激,但无功不受禄,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圣人教诲,我不敢违背。我虽贫困,但也过得怡然自得,平白接受娘子财物,我反倒不安,故我断不能接受。”
圆圆见他仍然推辞,心中很是不悦,道:“我看你怎么有些书呆子气。如果你偷别人的书,或你在路上拾得别人的书,你留下来,那叫不义。如今我好意送你,你把这当成不义,那你意思是我的钱是不义之财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你千万别事事都按书上的去做。”
圆圆的一个同伴道:“你好意思说别人,你自己就是一个呆子。”
这时艾易生道:“承蒙受教!小娘子说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便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小娘子也一定读过《孟子》吧?”
圆圆和同伴们都笑了起来,都说道:“这可真真的是一个书呆子。我们家圆圆是从没有读过《孟子》,我们又不考科举,做进士,看它干嘛。”
艾易生道:“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即使不为科举仕途,也应该多读些书,读书的好处有很多: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读书使人在贫穷中,也会感到快乐;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读书使人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诸葛亮曰:‘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读书使人增长才干……”
圆圆道:“我还知道一条读书的好处。”
艾易生问道:“愿闻其详!”
圆圆回答道:“那就是让秀气之人,变成了呆气之人,就像你一样。”
说完,自己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圆圆的同伴也一起笑了起来,道:“你还好意思说别人,我看你们是半斤对八两。”
其中一个同伴道:“这话不对,我看圆圆的傻,更胜过这个小官人的呆。以为自己的钱,是从天上刮下来的。没有丝毫的爱惜!”
另一个同伴道:“可不是从天上刮下来的吗,如果不是因为圆圆,相公会赏钱吗?我看圆圆可不傻,她是《道德经》里面说的‘大智若愚’,看着傻,其实比谁都有心机。”
另一个同伴道:“你这话算是说着了,如果不是这位小官人长相出众,圆圆也就不会送他东西,而且又是手帕,又是艳书的。”
圆圆涨红了脸,道:“姐姐们休要胡说,我可不是那种轻薄浪荡之人。”
艾易生心想,常言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自己今天是怎么了,平时自己还是很果断的。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再推辞,只会连累这位小娘子。
又有一个同伴准备说时,艾易生恐她说出更加不好的话来,将更加不利于圆圆的脸面,便拦住话,抢先说道:“恕我插嘴,首先,这本《诗经》并不是艳书,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由此可知此书的思想内容;其次,恭敬不如从命,一饭之恩,尚且千金还报。何况,小娘子今日之厚恩深情,如若有缘再见,定会重重报答。”
说完,便把书留了下来,把那方白手帕恭敬地递还给圆圆。
圆圆接过手帕,赌气甩在地上,道:“我们不会再见了,我又不是本地人,过几天就会离开东京,再也不来东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