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里面有一个小丫头出来开门。
艾易生正要说话,却见这个小丫头说道:“已经来几个了,不过,你还有机会。”
艾易生一时愣住了,不知道这小丫头到底在说什么。
那小丫头也不等艾易生答话,便直接领了艾易生进去了。
艾易生进了院长,见这孙家虽说不上是大富大贵,但也是大宋时的小康之家,家境也算殷实富足。
进入客厅,小丫头欢天喜地地去禀告了主人家。
不一会儿的功夫,一对夫妇便出来了。
艾易生见了他们,忙先去给这对夫妇行礼。
这对夫妇已有鬓霜,有些年纪了。
见艾易生面容清秀,举止儒雅,自是喜不胜喜。
孙父对艾易生问道:“小官人是哪里人氏?现居何处?家中兄弟几个?家中还有谁?”
艾易生只得一一如实回答。
孙父听了,看了看孙母,对艾易生问道:“小官人家中只有独子一个,恐令尊不会同意吧?”
艾易生听他这么说,心中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问,想了想,觉得这孙父一定是怕圆圆已经失身,自己父亲不会同意让一个失过身的媳妇过门。
想到这里,说道:“小可会好好劝说家父,婚姻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小可以为,最终还是夫妻自己过日子。”
孙父听了艾易生这么说,大喜道:“想不到小官人,年纪轻轻就如此明事理,将来前途一定无量。”
艾易生只得答道:“丈人(宋朝时对平民中的老年男子的称呼)谬赞了,小可愧不敢当。”
此时,孙父和孙母都满面春风,很是开心,对艾易生问道:“小官人甚合我们夫妇的心意。”
一边说着,一边让那小丫头去叫家里的大姐。
一会儿,那位大姐出来了,见了艾易生,羞答答地给艾易生道了万福。
艾易生慌忙还礼,看这大姐,正是青春年少,虽比不上汉代第一美人赵飞燕,但颇有些颜色,动人心魄。
孙父说道:“不瞒小官人说,鄙人家门不幸—缺儿少女,到了晚年,只有这个女儿,本想备上一份丰厚的嫁妆,将来给嫁一个好人家。原本已经和本地员外家的宗家定了亲,但不料想……”
说到这里,竟老泪纵横,孙父、孙母、孙家大姐和那小丫头,都哭了起来,
艾易生不知道为何如此,见他们这样,心中想一定是这孙家大姐被拐,失陷风尘,所以这样。
想到这里,也是不禁悲伤,眼中也落下泪来。
但还是劝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圣人云—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丈人不必太过于悲伤,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以后还有无尽的好日子。”
这孙父听了艾易生这番话,才止住了哭泣,转悲为喜道:“还是官人读书明理,不似我们这等市侩小民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