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院长全身而退,继续回到院长的位置上,经历这次风波之后的夏院长更加坚定要将改革进行到底。对那些拖后腿的老主任,夏院长以前还多少有些顾虑,现在已经毫无顾虑,他准备大刀阔斧好好改一改,让医院的管理体制适应医院的发展。
这次风波的意外副作用很快就产生,其它当时拿来做比较的几个医院院长、副院长纷纷落马,其中一个三甲医院院长居然查出来学历造假,他不知道怎么弄的博士学历,最后调查他的硕士博士学校,学校档案里居然查无此人,问起代表他学术成绩的论文,他居然哑口无言,根本不知道自己还写过这几篇论文,后来经过调查才知道,论文是当时他们医院一个博士代写的,他除了最后签个名字,整个过程没有插手,时间久了,自然不记得自己还有这几篇论文。那家医院的医生们懵逼了,自己居然被一个假博士领导了多年,难怪他每次讲话都是假大空,一套一套的,原来是迫不得已,怕说多了露馅。
本来大家担心夏院长的事件会对医院的民心产生的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这种担心多余了,调查来调查去,硬是没有查出一点问题,当然,最后查出了他办公室私藏少量的名贵茶叶,但是后来也调查清楚,这些茶叶只是平时去杨平办公室拿的,不过平时夏院长平时也有送给杨平茶叶,两人算是以物换物,不算是行贿,大家都是喝茶爱好者,私人关系好,互赠茶叶也不算什么。
最后这件事不仅没有给医院的民心带来负面影响,反而带来巨大的正面影响,大家终于看清楚夏院长是什么人。如果说以前,大家对夏院长的能力还是十分肯定的,但是说到清廉,大家可能认知是模糊,大概不会相信他两袖清风。毕竟这些年很多医院的院长是什么情况,大家心知肚明。没想到夏院长经过调查后是越查越白,越查导致其它医院落马的院长越多。因为同样的东西,价格相差太大,还有国家下发的各种资金补贴,三博医院全部到位,其它医院医生护士压根不知道有这么回事。
非常喜剧的事情也出现,在调查的尾声时候,一些医院院长在瑟瑟发抖中几乎不约而同地替夏院长发声,宣称如此清廉的院长这么查来查去会让人寒心,赶快停止这种调查,再这么查下去会动摇人心。连夏院长自己都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同行替自己发声。
三博医院新的一轮改革拉开序幕,一些不思进取尸位素餐的老主任这次被全部换掉,年轻的有能力的高素质医生被提拔上来做主任。
三博实验室围绕肿瘤治疗的课题又催生出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它们全部被发表在中文期刊《医学》上,这让中文在这个领域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学者要了解这种世界上最前沿的肿瘤治疗知识,必须学习中文,这样才能阅读到原汁原味的论文,不会因为翻译不当而出现误解。
其实语言根本不需要推广,你的各种实力达到某种水平,别人自然而然就会靠过来学习。实力没有到位,费再大的力气也不会有多少成效。实力包括很多方面,其中科技实力就是重要的一项,如果某个行业的顶尖论文都是中文发表的,那么这个行业的人不需要被推广,他们为了学习顶尖技术,会自动去学习中文,说到底就是利益驱动,学习这门语言可以获利,不能获利的事情不会有人去做,即使做也是暂时的、少数的、被动的。
现在的科技成果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英语发表,所以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想学习尖端技术,学习英语是绕不开的。在医学领域,稍微质量高点的期刊都是英语期刊,医生发表论文首选英语期刊,所以医生要接触学习最尖端的医学知识,必须学习英语。当然,也有翻译过来的期刊和专着,但是滞后性非常严重,而且翻译的质量非常差,很多是为了翻译而翻译,没有翻译质量可言。
比如一本医学专着,出版社交给某个专业翻译机构或翻译团队去翻译,因为医学的特殊性,这些机构又会找业内某个教授帮忙翻译,教授这么忙,哪有时间翻译,只能转给自己的研究生,最后接受翻译的就是那么几个研究生半夜一边吃方便面一边翻译,最后翻译出来的质量也就那样。
办公桌上摆着一叠纸质的《医学》期刊,杨平非常满意,当初《医学》是由唐顺临时管理,他也管理得像模像样,现在唐顺已经退出管理团队,期刊的专业管理团队已经形成,全部是这个行业的顶尖人才。
不管是临床科室,还是实验室、期刊,现在都慢慢已经发展成形,以临床科室为应用,以实验室为医托,以期刊争夺话语权,稳固的三角形成。
而整个三博医院的改革也在强力稳步推行,科主任的大换血已经谢幕,整个医院的人才架构现在已经符合世界一流医院的配套,外科研究所的研究内容已经不仅仅是外科领域,所以也已经改名为三博医学科学研究所,这座新兴的研究所已经凭借出色的科研成果跻身世界一流,尤其是肿瘤研究技术成为世界第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但是三博医院还不能算世界一流医院,毕竟科室的发展参差不齐,骨科已经跻身世界一流,但是其它科室有些只能算全国一流,算不上世界一流,有些连全国一流也算不上。所以在夏院长看来,这场改革才显得十分必要,如果不改革,不管杨平个人水平有多高,都带不动三博医院的整体发展,那些不思进取的家伙会严重拖医院发展的后退,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拒绝一切进步。现在夏院长终于消除了医院的顽固分子,为改革扫清道路。用他自己话说,三博医院至少可以充满活力再发展二十年,至于二十年后的事情,那是后来人的事情了,他已经竭尽所能。
研究所以点带面,作为发动机,带动整个三博医院这辆车开始奔向高速路,朝着真正的世界一流医院迈进。杨平看着这一篇又一篇的中文论文,整整齐齐的方块字,心里不免有些感慨。当初开创这份期刊的时候,目标虽然定得比较高,但是整个期刊的班子却是草台班子,大家也是边做边完善,一路做到现在这种水平。
夏院长背着他那双大手,戴着安全帽从医院工地上出来,负责工程的老板和项目经理一同陪着他,他们躬着腰陪着笑。在南都省城只要是干建筑的老板都知道,三博医院的工程那是香馍馍,他们的工程真的可以去直接凭技术竞标,完全不用做其它额外的工作,而且一定是一手工程,利润非常高,进度款合同写好哪天打款,绝对不会拖到第二天。所以每个老板所有心思都花在保证工程质量上。
“夏院,您走好,你放心,我们一定会保证质量。”
夏院长停下来,抬头看了看正在施工的大楼,说:“其它我不多说,两个问题,一个质量问题,出现任何的质量问题,你一分钱拿不到。第二,不能拖欠工人工资,只要出现这种现象,你也一分钱拿不到。”
“明白,明白!”老板躬着腰一路夏院长走很远。
老板知道,只要老老实实保证质量,保证工人工资,工程款一分钱不会拖,一分钟也不会拖,这种工程谁不喜欢,谁还会去动歪心思。
夏院长回到办公室,门口站着脊柱外科的秦主任,他的脸色不是很好看,毕竟刚刚从脊柱外科主任上退下来。
“找我有事?”夏院长问道。
秦主任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