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9章 ,/.(2 / 2)

李凌看了一眼四散而逃的西南方向的匈奴士卒。

待二伯百名士卒就位后,当机立断再度沉声下令。

“征北将军有令!”

“二伯一屯即可集石攻东南!”

“二伯二屯即可集石攻中南!”

“征北将军有令!”

“二伯一屯即可集石攻东南!”

“二伯二屯即可集石攻中南!”

其令经百名亲卫齐声所传,飞速传入前方士卒耳中。

顷刻间又是百颗人头般大小的山石携雷霆之势飞速而落。

“一伯一屯即可集石攻东南!”

“一伯二屯即可集石攻中南!”

山石出,二伯退,一伯进。

待一伯百名士卒彻底就位,李凌毫不犹豫当即再度沉声下令道。

如此往复两次。

鸣狐山周军防线三百步内除些许破损盾牌,以及百余具血肉横飞的匈奴尸体外。

再无丝毫站立身影。

李凌持枪立于一处凸起岩石之上,目光自度如鹰顾般死死凝视着已然退至防线四百步外。

望着四百步外那黑压压一片的匈奴士卒。

李凌双眼中除无尽凝重外再无他色。

其心中比任何人都明白。

匈奴方才的攻势只不过是一次试探罢了。

而试探过后。

便是那真正的殊死拼杀。

两刻多钟后。

数不清的匈奴士卒交替顶盾前行。

这一次。

顶盾前行的匈奴五人军阵数量远超方才三四倍有余。

匈奴士卒虽交替错位前行。

但军阵密集程度亦远超方才三四倍有余。

然而。

密集的匈奴军阵虽极其利于李凌部投掷山石、木桩等物。

然而李凌及其麾下将士们见此一幕脸上非但有丝毫喜悦之色。

反而愈发地格外凝重。

不多时。

数不清的匈奴五人军阵再度踏入周军东南防线三百步内。

“一伯集石攻东南!”

“二伯集石攻中南!”

“一伯集石攻西南!”

“二伯集石攻东南!”

“.......”

李凌持枪立身于一处凸起岩石之上,不间断地沉声下达着一道道军令。

数不清的山石随着一道道军令的下达飞速投掷而出。

一面面盾牌在无尽山石的凌厉攻势下彻底破碎。

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亦于无尽山石的凌厉攻势下。

彻底化作一具具尚带着些许余温的尸体。

大规模的伤亡于此刻彻底爆发开来。

然而即使东南防线的周军士卒再如何奋力抵抗。

即使倒在周军东南防线三百步内外的匈奴士卒再多。

亦挡不住一支支匈奴五人军伍踏着前人仍带着余温的尸首。

大声怪叫着前赴后继地疯狂杀来。

不多时。

周军东南防线士卒所丢掷而出的石头。

已然从人头般大小,变成了脸盆般大小。

到最后更是变成了磨盘般大小。

而到了这时。

匈奴士卒已然前行八十余步。

八十步外更是遍布血肉模湖的匈奴士卒尸身。

“二伯集木桩掷中南向敌军!”

“一伯集木桩掷西南向敌军!”

“二伯集木桩掷东南向敌军!”

“.......”

“.......”

不多时,山石尽。

李凌沉声下令一二伯士卒向下投掷木桩。

然而即使那木桩两尺有余,且事先淋过雨、浸过水。

可其所能够造成的杀伤力依旧不如那人头般大小的不规则山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不多时。

木桩悉数耗尽。

匈奴一方再付出大量伤亡后。

终是踏入东南防线一百八十步内。

且仍在不断地向前行进。

“一、二伯后撤休整!”

“六、七伯持盾向前!”

“三、四、五伯准备迎敌!”

待木桩彻底耗尽,李凌当即再度沉声下令道。

号令一出。

一、二伯两百名士卒纵使已然筋疲力尽。

但仍咬着牙依令后撤,为六、七伯的袍泽腾出位置。

与此同时。

养精蓄锐已多时的六、七伯两百名士卒闻令快速上前。

待六、七伯两百名士卒彻底就位时。

趁着短暂攻击间隙疯狂行军的匈奴士卒。

此时已然行至周军东南防线一百三十步内。

且仍在的不断地快速行军。

“三伯将士即可放箭迎敌!”

“四伯挽半弓!五伯搭箭!”

“众将士无须紧张!依操练衔接攻势即可!”

待匈奴士卒快步行至百步前后。

征北将军李凌果断下令放箭迎敌。

令方传,三伯百名士卒当即快速挽弓抛洒箭失。

一时间百支箭失携凌厉之势飞速冲天而起。

数息后更是携无尽雷霆之势自半空疾驰而下。

百支方落,百支又起。

一时间周军东南方向百步前后,匈奴士卒的惨叫声当真绵绵不绝耳。

得益于鸣狐山地势。

当匈奴行至周军东南防线百步距离时。

其所能保持的横向战线仅能容纳三百人左右。

且这一距离亦将随着匈奴士卒不断向上而逐步缩小。

到最后两军正面交锋时。

大周东南防线士卒所需直面的匈奴士卒尚不足两百人。

兵书中所言的地利,大抵便莫过于此。

不多时。

匈奴士卒在抛下数百具尸体后,冒着箭失再行三四十步。

至此。

匈奴人距离许鸣狐山周军防线已然仅剩六十余步。

就在三伯士卒与一伯士卒再度交替完成一轮抛射之际。

匈奴士卒的反击正式展开。

数不清的箭失自匈奴士卒手中而出。

携呜咽破空之声直奔大周士卒而去。

但奈何。

匈奴居下,且持马弓。

其虽兵多,箭失亦多。

但又岂能与手持步弓、占据高地的李凌部争锋?

一时间双方虽箭失往来不断。

但双方伤亡却是惊人的十不比一!

然而。

立身于凸起岩石之上的李凌见此一幕。

眼神中非但有丝毫喜色,反而愈发地凝重。

连续高强度的弯弓搭箭之下。

二、四、五伯的三百名弓箭手大半面色已显露出痛苦之色。

而此时的匈奴士卒虽每一行进一步,便需丢下大量尸首。

但仍再度前行十余步。

“六伯!七伯将士听令!”

“持盾坚守战线!不得后撤半步!”

“八伯、九伯将士听令!”

“即刻携金汁!沸水上前迎敌!”

“三伯、四伯、五伯将士听令!”

“即可有序后撤休整!”

“十伯、十一伯、十二伯将士听令!”

“即刻列阵向前!准备迎敌!”

眼瞅着黑压压的匈奴士卒即将踏入防线五十步内。

征北将军李凌面色极其凝重地再度沉声下令道。

喜欢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请大家收藏: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