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部门仍然让唐淇和唐致业负责。
3、建设鱼塘,发展渔业。发展渔业与东武有几条河流和靠海有关,而渔业也容易放养,也是民众生活所需之荤菜,市场酒楼必备之良料。
4、寻找矿山,发展铁业。通过几个月的上山下山,勘察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是在海青乡和大珠山乡发现了几次矿山。目前人手不足,资金也不多,只能先在大珠山,建设一个型的矿场,由唐炎负责,招募200名矿工,进行挖矿采矿,目前没有任何好的器具可用,基本靠人力,产量不高,但有了基础就好,自给自足内一步。
5、建设石路,村村直通。要想富,先修路。由官府组织,军队参与,各乡各村一起,各村负责自己村的,乡里负责把村路连到乡里,军队负责把乡里的连到县里,只修基本的石子路,但是路宽要拓宽到3米左右,先测量选择路线,设计路线平纵横,然后准备好石料,先做好基层,然后铺上石子,压平。这项浩大的工程,足足花了5个多月时间,基本上全县已经把各个地方连通起来了,比以前的路好多了,下雨也不会那么淋漓。走在平稳宽大的石子路上,农民们充满了喜气,走的也方便舒服了,也更加快捷了。也极大的加快了物质的运输,活跃了市场。我也体会到修路的好处,以前没有参与只是见过,根本没有感受过。
6、研究造纸术,建立造纸工坊。虽然这个时候已经有蔡伦纸了,但并不普及还是很珍贵的,一般人很少能用。现下有了基础和条件,我已经决定告别上茅房痛苦的经历了,一定要把纸给造出来。这是大事,由我直接负责。造纸用的原料主要是植物纤维原料,可以笼统包括为树类、草类、废纸类等。也有用矿物纤维原料的。先伐了几颗木材、收割了一些野草,进行试验。
唐凨记得以前学习和了解过基本的造纸,过程大致分为两大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步,制浆。如果用树类、草类造纸,那先要把树木和草切碎,然后再闷在一个大锅里面蒸煮至烂,接着把蒸好聊液体(专业上叫纸浆)从锅里面放出来,再使纸浆流过专门的设备被纸浆中的纤维磨得更烂。接着,把纸浆用筛选设备处理一下,然后漂白,并且把纸浆洗干净。这里的工作,叫作“制浆”。
概括起来就是:切碎--蒸煮--磨--筛选--漂白--洗涤。
第二步,造纸。把制浆处理好的纸浆再一次筛选除渣(注意:这里的筛选设备并与制浆工段的筛选设备并不是共用的)。由于制浆车间过来的纸浆比较浓,在这里还需要把纸浆稀释一下,至大约0。8%的浓度。这时,处理好的纸浆通过管道,然后再喷到网子的面上,网子的背面有真空箱一直吸收网子里的水,从而也就把液体的纸浆慢慢的吸成了有一定强度的湿纸。湿纸再经由专门的辊子挤压,最后贴在许多个大铁钢(专业上桨烘缸)缸面上彻底干燥完毕,并且卷成大卷。大卷的纸辊再在复卷机上进一步卷成符合客户要求的成品纸。
概括起来就是:筛选除渣--稀释--上网--压榨--干燥--卷取--复卷--成品打包入库。
原理是知道了,场地好弄,不过我却只能制造简单的设备,这样进过多次试验,由最初的无法成行,到无法连成块,到最后出来真正的纸,不过却是很粗糙的,相比低档的蔡侯纸要好不少,不过欣喜的程度可想而知,立刻命名为唐纸。于是建立邻一个造纸厂,相信进过努力和慢慢改进,唐纸会更上一步,不能与后世基本纸相媲美,至少比这个时代的要好不少。
目前的东武,确实没有什么优良的人才,只能按照自己的经验来安排统筹,不过,经过努力,东武业已在慢慢的发展变化,大致已经有了雏形,虽然由于资金等方便的限制,多数还只是个框架和规模,不过已经向着预定的轨迹前进。
人才确实成了唐凨心中的疙瘩,人才会制约发展,再怎么也要想办法搞到几个吧,没有特别优秀的,能懂得造船技术的也是目下急需的啊。
(本章完)
喜欢三国凨请大家收藏:三国凨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