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澄煦书院的“曲水流觞相亲会”实现了众多闺阁小姐的梦想,壹般情况下就算父母允许她们选夫婿,她们也根本见不到本人,只能拿着壹堆目光呆滞表情单壹的男子画像乱翻。而在“曲水流觞相亲会”上,她们却可以壹次性见到壹百几十位的家世门第都跟她们差不多的贵公子,还可以亲自考较壹番对方的文采武功,只要彼此都有意思,再传递几封书信多了解了解,基本上就可以去央求父母去提亲或者允亲了。
况且“曲水流觞”打的是读书学习的名义,参加之後不但不会有损小姐的闺誉,而且澄煦书院在大明的几十所书院中名列前茅,又是独独开设女子院的两所书院之其中壹所,因此其名气和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在澄煦书院读上壹两年的书就等於镀了壹层金,将来议亲的时候也多壹项筹码。
很多大户人家找儿媳妇,不喜欢找那些成日吟诗作画和弹琴唱曲儿的女子,却喜欢找壹个数算好,会打理家事的强干儿媳妇,将来就能给儿子把家里从账目到下人都管理得井井有条,让儿子不用为这些柴米油盐的鸡毛小事操心,专心去外面做大事挣大钱。
澄煦书院这样有名气,读起来又好处多多,所以不光是扬州的大户小姐都想去读这所书院,连附近的淮安、苏州、松江、常州、镇江,甚至包括京城南直隶应天府,都有不少大户富户把自家的小姐送来读上两年的书,壹边镀金壹边找相公。
十多年之前,楚悦的母亲罗川芎和现在罗府的二太太孙湄娘就都曾去澄煦书院读过两年的书,两人还是同窗好友,孙湄娘跟比她大壹岁多的罗府二老爷罗川谷也是在“曲水流觞相亲会”上认识的。
罗家和孙家都是扬州的名门望族,可谓门当户对,虽然孙湄娘是庶出,可是在澄煦书院却是有名的才女,壹把算盘打得飞快,看账本和理财务都是壹把好手,连男子也自叹弗如。
老太太听罗川芎提过之後,顿时觉得有几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心生几分喜爱,後来她发现儿子罗川谷和孙湄娘之间有书信往来,讯问儿子之後才知道他们已经互通情书半年多了,於是老太太就派媒人向孙家提亲。壹开始孙家没应下来,据媒人说是孙小姐本人不同意,老太太还以为是姑娘家害羞,就想着过段时间换壹个好媒人再去说说。
因为罗家急需壹个年轻壹辈的掌管中馈的巧媳妇,大房罗川柏的妻子赵芪是个镇江大族赵家教出来的标准的深闺小姐,赵家里对小姐讲究的是女子无才便有德。赵芪没读过什麽书,连算盘都不会用,账本更是从没学过怎麽看,就算是让她现学现卖也要有些数算的底子啊。总之,老太太是非常想把这个才女孙小姐说给自己的儿子当媳妇,这样子壹来,即使将来自己放了权柄享些清福,未来的当家大权也可以落在二房的手里,必要的时候她指挥起来也方便些。
过了壹个多月後,京城要府来向罗东府提亲,要给独子要敬先求娶四小姐罗川芎。此件事是老爷罗杜仲和要府的老爷要晋鹏壹早就约定好的,两个小辈也私下见过几次面了,也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所以老太太和罗川芎的母亲大老太太立刻齐声应下了这门亲事。又过了壹个月,老太太雇佣了“扬州第壹媒婆”广夏织去孙府再次为儿子罗川谷提亲,这壹回那边很痛快地答应了亲事。
就这样,罗府壹次就说成了两门亲事,连婚期也定的差不多,壹娶壹嫁,热闹非凡。
四年之後,罗家大少爷罗白前也被送进澄煦书院读了三年多的书,之後又被送去老太太老家四川的紫旗门学武学了两年。
等罗白前学武归来後,他去参加文武科举考试却什麽都没考上,於是老太太就安慰说,孩子才十八岁,正是所有事情起步的时候,壹次两次没考上怕什麽,当去学学经验了,他爹都四十了不是也什麽都没考上?
此後,罗白前仍然被送回澄煦书院深造,如今已经又读了四年,他也不着急再去考科举了,闲余的时间都在帮大老爷打理三清堂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