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水军大帐内,面对刘琦的坦荡发问,朱厉显然准备不足,踌躇了半晌,方呢喃谓道:“如你......如你这般荒淫好色、懦弱无用之徒,何德何能得享锦衣玉食,日后竟还能继承荆州千里沃野。我因心中不满,而生嫉恨,故欲杀汝!”
刘琦听罢,只能以手拭鼻,讪然笑道:“这样说来,你杀我倒是杀得极为在理,我不死倒是有些对不住苍天了,只是不知这番话是别人说给你听的呢,还是你自个想出来的?”
朱厉冷哼一声,闭目不语,倒是身后玉儿忍不住大声驳斥道:“汝真是满嘴胡言!少将军宏图大志,又岂是你等这般蝼蚁所能识得?前日里少将军还在大溪堰上当众起誓、许下三大愿:百姓得安居、耕者有其田、世间无饥民!如此胸怀天下、悲天悯人之明主,又怎会是如你所说那般不堪!”
邓义、甘宁一众洞庭水军将领乃初闻三大愿之说。在这汉末乱世,各方枭雄皆信奉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老百姓过的都是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日子,哪里曾被丝毫考虑过。
刘琦这般悲天悯人的愿望犹如昏暗的夜空里划过一丝闪电,让在场之人皆大为震惊,同时又被其所含之雄浑气概与胸襟所折服,连朱厉也忍不住睁眼看去,心中踌躇不定。
谁曾想因懦弱无能而被比做豚犬、遭天下嗤笑的琦公子竟能说出这番话来,难怪凤雏庞统与玄女玉儿这般人物也愿意跟随。
见众将皆以目相视,其中不凡怀疑神色,刘琦淡然一笑,心忖此时正乃收服洞庭水军之良机,遂在略做酝酿后,正声解释道:“让诸位见笑了。其实方才朱都尉所说,并非全是虚言。我随家父在襄阳多年,却始终碌碌无为。更兼年少轻狂,做过很多不堪的往事。每每思及过往,我常夜不能寐、扪心自问,有何资格、又有何能力坐享家父艰辛创下基业?直到遇见凤雏、卧龙两位大贤,竟不嫌我资质平庸、愚鲁拙笨,甘心辅佐我左右,方得在江陵做出了如今一番局面。两位大贤皆为宰辅之才,堪称当世之子房、吕望,却不去效力于诸家好强,而齐聚于我这一无所有之人帐下,实乃天佑社稷、天下平靖之兆也。如我再不慨然奋起,岂不是辜负了上天这番美意?如今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以致饿殍遍野,易子而食,实在是惨绝人寰。刘琦不敢奢求过多,也不愿兴兵争雄,只是有感世事轮回,兴,百姓苦,亡亦百姓苦,想着能在这乱世之中尽些许绵薄之力,为流离失所的百姓谋划数尺安身立命之所,无需为了一顿饭食卖儿卖女,不用夜夜担忧兵灾恐慌难寐,故而立下此三大愿。若能得现一二,便不负上天这番厚爱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千年后元人张养浩的名句被借来这易子而食、人命如草芥的黑暗乱世,好比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响彻浊浊世间,让闻者不禁反复咀嚼,灵魂大受洗涤。
自中元六年十常侍之乱,至今已十年有一,期间天下刀兵不断,百姓流离失所,黄河两岸原本是汉文明中心,最为繁荣富裕,可如今户户皆白绫,十户九室无儿郎。
中原大地上,士族大家、英豪枭雄纷至沓来,你方唱罢我登场,恃强争霸、血流成河,踏着累累白骨,各自成就一段或光辉、或卑劣、或悲壮的故事,但作为故事背景的黎民百姓,其死活却哪有人会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