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儒生挥毫而就,所作批斗檄文篇篇义正言辞、掷地有声,让刘琦大为满意,遂取来金银欲赠之。
却不料儒生们皆不以为然,为首者平原郡名士祢衡更是直接开口相斥,让刘琦颇为尴尬,这才想起这祢衡是谁。他可是名垂千古的嘴刁脸臭、柴米不进,打起嘴仗天下无敌。敢在曹老板面前光着屁股打鼓的牛人,自己还是少惹为妙。
脑海里念头转过,刘琦又心生一计,遂朗声笑谓道:“诸位莫要误会,这些金银并非要入个人囊中,而是赐予书院以做奖学银用。”
祢衡懵然问道:“何为奖学银?”
“所谓奖学银,顾名思义,就是专设一笔银钱,用以奖励将来书院里那些品学兼优的学员,”刘琦侃侃而谈谓道:“许多年轻人虽然想读书、学圣人之言,却因生计问题不得不放弃学业。有了奖学银那就不一样了,只要他学业优秀,不仅自己的吃饭问题能解决,甚至还能兼济家人,这样才能让那些才智卓越却家境贫寒者也能一心向学,让受教育不被那些衣食无忧的门阀大族所专享,真正做到孔夫子所说过的有教无类呀。”
刘琦这番说辞,直指教育在物质上的不公平之处,又明里暗里捧高孔仲尼,众儒生闻言皆心头大快、交口称赞,祢衡也无话可说,这才勉强收下金银。
想到祢衡眼里容不下沙子的个性,刘琦灵机一动,拜请祢衡出任筹建中的大溪书院督学,负责书院老师和学员的监督、考核,以及把关奖学银的发放审批。
满堂儒生闻言后皆用羡慕的眼光看向祢衡,如此大权在握,祢衡又岂能不心动,但基于本能的骄傲,他强行按捺心中激荡,执礼谦让道:“在下才浅学薄,恐难当此重任矣。”
“正平莫要推测,汝之才学人品众人皆知,这督学之职非你莫属!”
刘琦自是坚持相请,又有相熟儒生再三相劝,祢衡这才半推半就,正色谓道:“既然少将军如此看重在下,在下定当不负所望,竭尽所能,保书院上下风清气正,绝不容歪风邪气侵扰分毫!”
刘琦闻言自是欣喜不已,只要有祢衡这尊大神坐镇,以后大溪城书院能不能出学术人才不敢指望,但至少可以保证尸位素餐、混吃等死这些不正之风必将没有容身之处。
果然督学祢衡一上任,就雷厉风行的着手整顿起了正处于待业状态的儒生们来。除了要求所有儒生参与配合对门阀大族的批斗外,更是注重自身学术素养的保持和提升,每日晨读暮诵、集体试课,空闲时间还分头去江陵各县开展讲学宣传,各种项目活动全都安排起来,让那些想混吃等死、尸位素餐的儒生们无处遁形,要么努力适应转变心态,要么就只能卷铺盖走人。
眼看不用烦神过问,大溪城书院开学前的各项工作都已悄无声息间准备到位,刘琦对此自是满意至极。
回想起史上祢衡因恃才傲物最终惨死的悲惨结局,他感叹万千之际不禁想起了一句谚语:所谓的废材往往就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