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电话亭”三个字,楚遥瞬间被拉回到一段回忆里。
十几年前,袁嘉翔还没有背井离乡的时候,电话亭是很常见的东西。
校园里也会有专用的电话亭,住校的孩子们会买一张专门的电话卡,有任何的需要,就可以给自己的亲人拨打电话。
可惜的是,袁嘉翔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电话卡。
原因也很简单,一来,袁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得上有些贫困,家里自然没有办法给他多出一份电话费;二来,袁母每天都忙着给妹妹做康复训练,或是带着妹妹去看医生,根本没空接他的电话。
袁嘉翔的自尊心很强,他害怕被同学嘲笑,便时常去电话亭假装自己在打电话。
他没有一个可以拨出的号码,但他知道电话号码的格式,前面是他们这个区的区号,后面则是六位数字。
同学家的电话时常是由“85”开头的,他就也以“85”开头,后面的数字则是随机的。
他没有投币,这通电话根本就打不出去。
但某一天,阴差阳错之间,他像往常一样编了一个电话号,却被接通了。
直到今日,他还记得,那人的声音温文尔雅,不像是这个小县城里生活的人,像是都市电台里的主持人。
他说:“您好,欢迎致电新河杂志社,请问您有什么需要?”
听到这个名字后,袁嘉翔恍神了几秒。
新河杂志社,老师们经常会提起,那是当地为数不多的文化瑰宝,他们家的杂志甚至能做到全国畅销。
而袁嘉翔骑车时经常能看到那家杂志社,那里进出的每一个人都打扮得很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