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这款机器人的所有测试项目,韩朔总体上是满意的,已经达到了上市技术指标要求。
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研究工作并不容易,和他们背后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所以韩朔对此并不吝啬夸赞,并且希望他们再接再厉。
现在这款机器人还有很多缺点,例如使用寿命比较短、制造成本比较高、智商还处于中下水平。
但作为一款家政服务机器人,已经是合格的了。
至于智商,别说是现在的芯片技术,哪怕是前世的芯片算力,也很难让机器人足够聪明。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使用仿生芯片技术,要么使用量子芯片技术。
可这两项技术,对这个时代来说过于先进,韩朔不会允许他们拿出来。
那么就剩下一项替代办法,那就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通过后台超级计算机或服务器,对机器人的智商提供支持。
不过当前同样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根据通信发展规划,天道基金目前拿出来的是2G通信网络,3G通信网络估计要等5年后才逐步推行,10年后才有可能全面普及。
当然,这只是暂定的规划,实际如何还要看市场需求。
“如果现在让你们按照实验室这款类人机器人的标准上市,你们打算卖多少钱?”韩朔问道。
他确实想让这款机器人尽早上市,不是因为资金问题,而是想要让社会提前适应。
而且通过市场不断改进,比实验室闭门造车要强很多,对研究的帮助很大。
实验室负责人听到这话,没有立即回答。
而是思索了片刻,说道:“如果现在就上市销售,想要达到收支平衡,市场零售价需要达到30万元。”
韩朔预想到很贵,但没想到这么贵,还真是维持收支平衡。
这款机器人在实验室使用寿命是30年,实际使用可能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按照20年计算,平均每年需要花费1.5万元。
而现在全国年收入达到这个标准的民众,可谓是凤毛麟角。
哪怕是从事技术含量很高的生物机器人,普遍年收入也只有1万元上下。
哪怕生物机器人没有人类那么多开支,但想要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且购买这款机器人,年收入不得低于3万元。
而年收入能达到3万元的生物机器人,大部分都是从事高精尖研究的人员,而且还是要具备相当实力的。
普通的研究人员,年收入可达不到这个标准。
这么筛选之后,有能力购买的人群数量就很少了,怪不得要卖这么贵。
当然,也可以选择降价销售,扩大销售量,但又能减低多少?
降低到20万,年投入依然高达1万,普通民众依然买不起,大多数生物机器人也买不起。
还不如干脆将价格弄高一些,让真正高收入人群消费,也许赚的钱还多一些。
韩朔没有立即回应,而是转头问阿大:“你觉得这个价格销售,具备购买能力的人数有多少?”
“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大概全国只有100万左右的人具有购买能力,其中还包括之前被政府赎买企业的资本家。
其中占大头的还是我们从事高端岗位的生物机器人,以及身居高职位的高级管理人员。
当然,这里面没有统计政府的购买力,也许政府为高级领导购买这款服务机器人。”
韩朔听到最后一句,摇了摇头说道:“可能性不大,政府就算财政充裕,也会注意影响,这方面你们就不要指望了。”
放在前世,韩朔不敢这么说,但在这个时代,是绝对不会发生的事情。
别看这款机器人主要用途是家政服务,实际上完全可以看成奢侈品,大部分都消费不起,领高干部消费岂不是惹人闲话。
除非中央发话,不然地方政府这么干,别说他们内部会调查,就是廉政署也要启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