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豆小说阅读网>都市言情>云的归途是故乡> 第159章 非遗前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9章 非遗前行(2 / 2)

“省长,年轻人都去学怎么操控数字人了!” 玉香老人的视频通话画面有些模糊,身后是几个正在调试设备的年轻学徒,“他们说动动键盘就能赚钱,比绣花轻松百倍。” 王晓东凝视着屏幕里老人眼底的焦虑,窗外的省城正被霓虹灯光浸染,那些流动的光带像极了傣锦里蜿蜒的银河,却不再是用双手织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与此同时,与东南亚共建的非遗自贸区陷入僵局。某国合作方突然提出,要求将跨境电商平台上所有非遗产品的定价权收归合资公司统一管理。常务副省长李维民将一叠市场调研报告摔在会议桌上:“他们想把我们的银饰压到地摊价,把傣锦包装成奢侈品!这根本不是合作,是明抢!”

王晓东的手指划过报告中刺眼的利润分配比例,7:3 的悬殊数字仿佛在嘲笑所谓的 “共赢”。他推开会议室的落地窗,让潮湿的江风灌进来:“通知法务部,启动合同违约条款。同时,我们自己搭建跨境数字贸易平台,就叫‘丝路云墟’。”

非遗元宇宙项目的启动仪式上,本该是庆祝的时刻,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蒙上阴影。国际黑客组织攻击了项目官网,首页被替换成刺眼的标语:“数字殖民正在摧毁真实文化!” 更糟糕的是,部分国内学者也加入批判阵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质疑:“当非遗变成虚拟代码,我们传承的还是文化,还是数据?”

深夜的省政府大楼,王晓东办公室的灯亮得格外醒目。他盯着电脑屏幕上不断滚动的代码,突然抓起电话:“把计算机专家和老艺人都叫来,现在开会。”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窗台时,新的方案诞生了 —— 每个非遗元宇宙场景都设置 “虚实转换门”,参观者可以通过 VR 设备体验虚拟技艺,更能一键链接到现实中的非遗工坊,亲眼见证匠人创作。

在曼谷举行的自贸区紧急谈判会上,王晓东带着一段特别的视频。画面里,老挝的漆器匠人、越南的陶瓷大师与西南省的银匠隔着屏幕共同创作一件艺术品,不同语言的交流声中,一件融合三国元素的器物逐渐成型。“文化的交融不该是零和博弈。” 他将样品推到对方面前,“我们共享设计,分润市场,用真正的合作打破壁垒。”

虚拟数字人的争议达到顶峰时,王晓东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邀请 “云绣娘” 的开发团队走进曼弄村寨,让程序员们跟着老艺人学习三个月的刺绣基本功。三个月后的成果发布会上,当数字人流畅地演示 “双针锁绣” 技法,同时能讲述该针法背后的苗族迁徙故事时,台下的质疑声变成了掌声。

然而,更大的危机在暗处酝酿。某西方媒体突然爆出 “西南省非遗数字化项目存在数据安全隐患” 的不实报道,一时间,国际订单锐减,合作方纷纷要求终止协议。王晓东连夜飞往纽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特别会议上,他播放了一段长达 20 分钟的纪录片。镜头从曼弄村寨的织机开始,跟着数字化团队的脚步,展示每一个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的环节,片尾是全球百位非遗传承人联名签署的《数字文化保护公约》。

“我们保护的不仅是数据,更是人类共同的文化基因。” 王晓东的声音在会场回荡,“欢迎所有人来西南省,亲眼看看什么是真正的非遗新生。”

当 “丝路云墟” 平台上线的那一天,澜沧江畔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夜空。王晓东站在非遗学院的观景台上,看着手机里不断刷新的交易数据 —— 来自全球 76 个国家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远处的村寨里,依香正带着孩子们用 MR 技术 “拆解” 傣锦纹样,玉香老人的虚拟形象在一旁耐心讲解,而真实的她,此刻正坐在织机前,用金线绣着新的故事。

“省长,您看!” 李维民匆匆赶来,手中拿着最新的产业报告,“非遗相关产业带动就业人数突破百万了!” 王晓东望着灯火通明的村寨和江面上穿梭的货船,想起第一次见到岩罕族长时,老人眼中的绝望。如今,那些即将熄灭的火种,已汇聚成照亮未来的星河。

风从江面吹来,带着傣锦特有的草木清香。王晓东知道,非遗新生的道路没有终点,每一次危机都是蜕变的契机,而他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将继续守护着文化的根脉,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书写永不落幕的传奇。

喜欢云的归途是故乡请大家收藏:云的归途是故乡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