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来看看老夫人。”
宋氏起身:“那你也过来和老夫人说句话吧。”
清和对宋氏道:“我有话要单独和老夫人说。”
宋氏诧异,但是也没有说什么,默默的走了出去。
清和坐在床边,看着老夫人缩在床上,连睁开眼睛看她的力气似乎都没有了。
“老夫人,请您再坚持坚持,我回去就给哥哥写信。说不定会等来奇迹。”
老夫人猛地睁开眼睛,似乎刚刚那个虚弱的老人不是她一样。
“老夫人,清和有一个大胆的揣测,说出来给您听,您只管一听。若是不能成真,您不要介意。这个事,也不能被外人知晓,蓉蓉姐姐也不行。”
老夫人点点头。
“清和觉得,肖大哥还活着。”
老妇人眼睛睁的很大,但是并没有说什么。
清和心里猜测,老夫人估计也有这个想法,觉得肖向荣没有死,但是这种事情只要肖向荣一天不露面就无从求证。
或许正是心中还带着这么一丝希冀,但又一直落空,才彻底的掏空了老夫人的身体。
老夫人嘴唇都在颤抖,却说不出话来。
“你什么都不用说,清和全都明白。您只管保存体力,好好将养身体,说不得能撑到肖大哥回来。”
老妇人果然没有说话,只闭了眼睛,眼泪顺着眼泪流了出来。
清和也不耽误,和老夫人告别就出来了。
肖蓉蓉想要送沈家母女,被宋氏拦住了:“你好好照顾你祖母要紧。”
肖蓉蓉好几次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开口问道:“夫人觉得我祖母如今怎么样?”
宋氏摇摇头,也没有说虚话:“看着不大好,你要有准备。”
肖蓉蓉点点头,眼睛就红了。
宋氏叹了一口气,问道:“衣服什么的可都准备好了?”
肖蓉蓉摇摇头。
“准备下,提前冲一冲,说不定会有好转。大约你是不知道这些东西的,明天我让我屋里的嬷嬷过来帮你。”
肖蓉蓉一一答应了。
宋氏母女二人上了马车,宋氏问道:“你和肖老夫人说什么了?”
清和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不告诉母亲:“我和老夫人说,我会告诉哥哥她病重的。”
宋氏点点头:“这也罢了,你哥哥也应该知道这个事儿。”
回到家之后,清马上准备执纸笔写了一封信。
信里的内容很简单,不过几句话。肖老夫人病重,肖蓉蓉很伤心难过。
写完之后,让人送到驿站。
京城和西北的通信一直都是通过驿站快马传书。在京城的西北大军家眷往往就会把家书交到驿站,由驿站一起送到西北大军的营地。
这驿站是官府所管辖的。西北大军不同于别的地方,一般往那儿送的信都是要经过检查的。
清河的信件写的很简单,里面的内容只提到了肖老夫人和肖蓉蓉 并没有什么逾矩的地方。就算是检查到他的信,也找不出来错处,大家也都能够理解。毕竟肖蓉蓉是沈彦邦的未婚妻,肖老夫人算是沈延邦的岳家祖母。
在肖府的时候,沈清和对肖老夫人说,她觉得沈家大爷并没有死,也不是她随口妄言的。
年前沈彦邦回来的时候,通过和沈彦邦的对话,清和敏锐的抓到了一个地方。那就是匈奴修建城池的时候被西北大军派过去的间谍做了破坏,这个人是谁,沈彦邦一句也没有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如果照常理来说,这是大功一件,定然是要受到封赏的。但这个事从头到尾,都没有人说要奖励此人,这个人也如同隐身了一般,没有人再提起,这不让人怀疑么?
沈清和只盼着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驿站去西北送信都是五日一发,比较幸运的是清和的信过去的第二天,就是发信的日子。
清河这段时间也是坐立难安,心里盘算着信件什么时候能到。
如今天气回暖,路上又没有什么雨雪天气,大约十天左右信件就能送到沈彦邦的手中。
一来一回就半个多月下去了,不知道沈老夫人能不能撑住这半个月。
清和还记得她告诉肖老夫人自己的猜测时肖老夫人的眼神。
那眼神里突然就有了光彩仿佛又有了活下去的力气。
西北大营。
沈彦邦今天收到一封家书。
如今不过回来一个多月,家里就来了信。沈彦邦觉得好笑,不知道这封信是母亲写的还是妹妹写的。
接过信,上面大写的大哥亲启,是清和的字迹。
清河很少单独给自己写信。往往都是宋氏给自己写信的时候清和捎带两笔。
蓦地收到这封信,沈彦邦心里莫名的一慌。
等打开看时,里面不过寥寥数字。
沈彦邦收起信,来到大营的厨房。
因为不是吃饭的时间,里面人不多。
一个高大的男人在用斧子咔咔的砍木头。
“大哥,这封信给你看看。”沈彦邦道。
男人回头,只见他脸上那个满是伤疤,很是可怖。
接过信件扫了一眼,男人就慌了:“这……”
“你赶紧回去吧,我给你备一一匹好马,再给你个通行证,你可以在驿站换马。”
男人摇摇头:“这样对你不好。”
“顾不得这些了,回去要紧。你现在马上收拾东西,我去给你准备路上的吃食,不能再耽误了。”
男人深深的看了沈彦邦一眼,点点头,放下手里的活计就跑了。
喜欢贵女清和请大家收藏:贵女清和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