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于父亲的行为本就是行贿,而别人,并没有给他父亲纸质的承诺,只是口头承诺,父亲没有证据,反倒告了一个父亲诬陷的罪名,官府判了要重责父亲八十大板,父亲身子虚,没有挨过八十大板,就一命归西了。
父亲去世之后,我跟母亲就无家可归,什么都没有了,我带着母亲四处乞讨,还好有些人见我们娘俩可怜,今天在东家有一口米,明天在西家有一口粥,我们不至于饿死。
由于我也还识得几个字,县城里面的学堂,需要一个教书先生,我就这样到县城里面当了教书先生,把母亲也带到身边,在县城里安顿了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本以为日子就可以这么朴素简单的过下去,可是没有想到今年大旱,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本身大旱大部分农民的庄稼都干枯而死,大家都跑到县政府求县太爷,希望能够开仓放粮,能够赈灾,可县太爷无视这些农民的要求,反倒高价卖粮,而且跟那些,奸商们勾结起来,低价收购农民抵押的财物,高价出售农民急需的大米粮食等等。
这样下去,大部分本身小康的农民很快就陷入了贫困,有些人家里已经出现了,饿死人的情况,还有一些家人抵押了房产的,就没有家可回了,所以出现了很多的流民。
我实在是气不过,也心疼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们,所以召集了一些人,我们抓到了县令,然后也绑架了那些奸商们,把他们的财产全部拿出来,分给无家可归的人,就这样,我们县城里面的,治安还是非常好,民众也没有再出现,饿死的情况,大家都有粮食吃,有衣可穿,勉强算起来治安还算平稳。
少爷轻描淡写的把自己的经历都说了出来,可是,听得宋秋实和徐聪确实感慨良多,都是因为贪吏的作祟,都是因为这些奸商的存在,而导致了农民骚乱的发生,皇上在朝廷里面高高在上,不去考虑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总将责任归咎于那些,农民不安分守己,这种,头痛医脚的治理方式,怎么不出现问题?农民怎么可能会不反抗?
可是,像少爷这种滥用私刑的情况,其实也是不对的,如果朝廷派人镇压下来,少爷绝对是要斩首的,于是宋秋实问他:“那你们,找我们过来说话,到底有什么事情呢?”
宋秋实和徐聪问到了点子上,少爷又继续喝了口茶,反问道:“两位王爷觉得,我现在这样统治这个县城,是否还好?县城里面的那些农民们是否还甘于统治,是否过得安居乐业?”
宋秋实一下子反应过来了,少爷是想把自己的这种统治,推向全国,少爷是想自己为王,推翻之前皇上的统治,实行自己的这种所谓人治的统治。
可是少爷毕竟没有过从政经验,他不懂,管理是要宽严相济,他也不懂,这种大同世界会让人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后期长期的统治。
徐聪突然问道:“看来,少爷是很享受自己的这种统治咯,很享受自己治下的臣民们,尊自己为王的感觉吧。”
少爷点点头,脸上忍不住的浮现出了笑意:“当然,这是我的个人能力以及,我做事成绩的体现,我相信,没有一个君王能够像我这样,古往今来都没有,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我现在的这种成绩,只要把我现在的推广方式向全国推广,我相信全国上下,都会服从我的统治,也不会再出现什么大旱什么的,这种天灾了,遇到困难,大家一起团结去克服,如果大家团结一心的话,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的。”
“你把现在这个县令给抓了,然后把他处死了,或者是把他关进了牢里,那肯定还要再选一个别的县令过来,别的县令,你能够确保他不贪吗?你能够杜绝这种贪的情况,再次发生吗?或者是你抓了一个奸商,你能够确保,其他做生意的人不是奸商吗?你能够确保当他们生意做大之后,不想要更多的利益吗?人心永远是无法控制的,难道这个道理你都不懂吗?”宋秋实实在不想在看到少爷这种夜郎自大的得意样,也不想多跟少爷客套,忍不住的,开口问道一连串的问题。
喜欢家有旺夫锦鲤小福妻请大家收藏:家有旺夫锦鲤小福妻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