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豆小说阅读网>玄幻魔法>乱世长戈> 第94章 难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4章 难民(2 / 2)

他不再急着往南而去,而是像个真正的难民一样,流连徘徊在临阳城郊,拿着个破碗,推挤着到富商无偿的施粥点,领着小半碗稀粥,“呼嘟呼嘟”就着发硬发黑的面饼,吃得快活。

直到三日后,他再一次拿着小破碗,走到施粥点前,却一下子愣住了,施粥点还在,却没有一个人在排队,施粥点上的几个仆役正在闲聊。

见木宣拿着碗走近,其中一个挥舞着手臂驱赶木宣,嘴里念叨着:“去去去,结群的蝇虫,大爷不待见了。”

他的话引来身边几人的哄笑,在这哄笑声中,木宣自嘲地笑笑,走了开去。

很快木宣就碰到一个同样落魄,但手中的破碗却装着白粥,另一只手上拿着一张白饼的难民,在一番询问之后,他终于解开了疑问,临阳城下不远处新增了个施粥点,施粥人态度亲切和蔼,听说还是个禹国的卿呢。

木宣却没有再听下去,在走了两步之后,又停了下来,从怀里拿出一方不怎么干净的绣帕,看着上面的花蝶发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当初使团向北渡过大江,到访的第一个中原国家,便是禹国,禹国国君姜墉的真诚相待,禹国百姓的安居乐业,禹国臣工的齐心协力,都让木宣深有所感,这才是一个国该有的样子,心中生出无限的豪情和难言的羡慕。

越往北而去,这种感觉就越是强烈,直到使团离散,仓皇逃难,自己心中所想的,也是回归越国,励精图治,但在经历了颠沛之后,他突然失去了那种豪气,失去了自信,他到底不算是越国人,而息国也已然成为过去,他心里的那一口气终于被抽空。

现在再次听到禹国,木宣想起了姜墉,想起了姜春雪,突然觉得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城门下的施粥点旁,禹国上卿姜黎正看着排着长队的难民,身边站着两个不着甲的护卫,马车夫和几个仆从正分发着白粥白饼。

姜黎的视线停留在难民身上,思绪却飘散开来。

夷莱之间的中原国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年对济国献礼。原本这只是附庸济国的周边几个小国的朝见,渐渐发展成夷莱两州中原国对济国的岁贡,但碍于礼制,又不称为岁贡,而称之为献礼。

就礼制而言,这是济国的僭越,因为只有梁天子才能享有诸侯国岁贡的权利,只是现下的梁王室,早已失去能够遏制大国的威望和实力,也就姑且任之了。

禹国,对于所谓的献礼是厌恶的,又是无奈的。从心理上讲,禹国国君坚持着礼,奉行着礼,禹国正是礼治的体现;而另一方面,从现实来说,淮夷之间的部族联盟和少数部落,随着梁王室的衰微,对禹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两相权衡之下,禹君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以对梁王室的失礼,换取禹国一国百姓在济国无形的羽翼下安居。

姜黎,正是为献礼而来。

按照往岁的惯例,禹国使团到达临阳城,由临阳城令接见,收下献礼,安排馆驿歇息,隔日济侯简单地回书一封,禹国使团就可以打道回国了,除去路途上的时间,前后不过两日。

但这一次不同,城令收下献礼,安排了馆驿,至今已经五日,仍不见回复,姜黎前往城令府拜见,被告知城令公务繁忙,无空接见。作为一国上卿,被一个城令拒而不见,姜黎内心愤愤,暗叹小国无交,却也不能发作,悻悻而去。

闲来无事,又想起入城时在城外见到的难民,想到恒国的内乱,不禁心生悲悯,就在城门外立起施粥点,做起慈善工作来。

望着蜂拥的难民,姜黎又想到越国使团,不知木宣一行人是否无恙,不禁轻叹口气。

喜欢乱世长戈请大家收藏:乱世长戈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