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宫外。
朱元璋和朱标两人伪装了一番,行走在小街之上,几十个侍卫散开保护着他们。
外围还有几百人一直远远的吊着后面。
“标儿,武将那边,怎么样了?”
朱元璋背着双手,左瞧右瞧,对小街之上的一切都喜欢的紧。
落后半个身位的朱标听到问话,脑海里组织了一下语言,随后才对着朱元璋开口说道:
“父亲,蓝玉和常茂几人,我都已经说好了。”
“嗯?”
听到这话,朱元璋转过头看着朱标,好奇的问:
“他们能这么轻易的答应?”
沉吟了一下,朱标坦然的开口说:
“给他们许诺了一些,但是也警告了他们。”
“许诺了他们什么?”
朱元璋没有在意朱标随便的许诺,因为他知道,能让他们没有反抗的答应下来,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更何况,政治,不就是这样吗?
“之后军校的名额,会多给他们几个,但必须要达到考试的中等线。”
“这样最好。”
朱元璋点了点头,没有在意,随后轻声对朱标说:
“标儿,看了这么久的书,咱也知道,公平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
但是,你要知道,不管怎样,都要去维持公平!
咱们不应该站在官僚那一方,应该站在百姓那一方!
这件事你做的很好,能这么简单的把他们的兵权收缴上来,这是咱也没想到的。”
听到朱元璋的赞扬,朱标没有在意,反而叹了一口气后,对着朱元璋说:
“父亲,这是因为他们严格来说,是属于外戚势力啊。
如果不是因为这一点。
我也不好收他们的兵权。”
“标儿,如果他们不是外戚势力,咱还不会给他们兵权呢!”
听到朱标的话,朱元璋冷哼了一声,随后面色缓和了下来,又说:
“蓝玉还是很不错的,重视亲情。
常茂这小子也念自己姐姐的好,把亲情寄托在了你身上。
以后你多和他们俩走动走动。”
说到这,朱元璋似乎想起了一点什么,轻叹了一口气:
“哎,如果不是因为蓝玉太过重视亲情,在史书之上,咱也不会对他那样吧。”
“父亲。”
朱标伸手握了一下朱元璋的手掌。
“好了,不说他们两人了。
你汤叔和你徐叔,是怎么说的?”
说到这两人,朱标看着朱元璋,无奈的摊了一下手后说:
“汤叔和徐叔两人啥都没说,也啥都没问。
我说要军改,他们两人直接把兵权交出来了,问都没有问一句。”
“哈哈!”
朱元璋很是高兴自己的两个老兄弟。
笑了一会后,朱元璋突然严肃起来,看着朱标:
“标儿,你汤叔和你徐叔这么支持你,后面的军改和军校,都要给他们两人留一个位置。”
说到这,朱元璋沉吟了一下,随后抬起头来说:
“汤鼎和辉祖两人,都在军队吧?“
”对,父亲,汤鼎和徐辉祖都担任着前军都佥事。”
“咱记得,他们二人最后的下场都不是很好?”
在脑海里回想了一下,朱标开口:
“汤鼎在征云南时,死在了战场上。
辉祖后面因为不承认老四,死在了自己的家里。”
听到最后一点,朱元璋诧异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