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皇爷,那是献给您的……”
“行、行吧,下去吧。让东厂把东南沿海的事做好,别总整这些没用的。”
在自己还是皇孙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关注海外的事宜了,但碍于身份,只能让皇庄去处理,涉及的主要是经济的事,不过是普通的对外贸易,但现在不同了。
不过等到最后,要真地做事时还得是朝廷正规部门,东厂只是穿针引线的,主要是打探情报,做一些前提的铺垫工作。除此之外,朱由校在西苑休息期间还保持关注的也就只有两件事了。
一个是辽东军报,这并未有什么特别的,无非是要兵、要粮、要钱罢了。而很巧,朝廷现\则是没兵、没粮、没钱,完全的三无,最后也只是东拼西凑一番,勉强供应,最后再画一个大饼罢了。
现在辽东的明军势力在事实上被分为了两半,辽西部分主要是营口,平西堡一线,辽河套是这一战线的主要拉锯地区;而辽东则是以旅顺口、东江镇、安东三地为据点,进行游击作战,两地互为依托,牵制后金。
自辽阳沦陷以后,有大量的人难民、流民不断地沦陷区逃出,以至于原本人口稀少的辽南也变得充盈了起来。按照原本的历史,在辽南沦陷后,他们便有移民到山东了。当然,朱由校是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正相反,为了守卫辽南,必须充盈其人口,并鼓励耕种,使之有一定的自足能力。朱由校已命人带土豆、玉米的种子去试种,并计划从山东进行移民,下半年就会开始,理论上是以流民、失地农民与自愿者优先,而实际上一定有大量人因此而被成为流民,但朱由校已经并不关心了。
第二件事是阅兵事宜,为了更了解京营、亲军现状,决定进行阅兵。戚金和徐光启目前还没有接手京营事宜。戚金浙军已经驻扎在旅顺口修整完毕,准备登船前往京城,担任教导部队。戚金正在筹备这项事宜。而徐光启也并没闲着:新的火器正在铸造、试验,朱由校在皇庄里工作多年的熟练工匠派上了大用场,而且工业的标准化和流水线化也在稳步推进;作物的种植与推广也平稳进行。而徐光启现在最主要负责的就是历法,原历史上的《崇祯历法》现在看来应当叫《天启历法》了。
“永寿,军队检阅的日子订了吗?”
“皇爷,兵部和礼部已经在近期挑了三个吉日,分别是,十六、二十一日,而下月三日。不过钦天监说十六日似乎有雨,所以……”
“那就是十六日了。”
永寿听到这话,明显是愣了一下,但随后还是回答了下来。“是,皇爷。”
朱由校之所以特意选有雨的日子,原因也很简单:大明朝的军队现在太烂了;嘉靖时期,曾经组织大阅兵,结果突然天降大雨,绝大部分部队竟然一下子乱了阵脚,各自解散躲雨去了,只有极少数部队仍然保持着队形,在雨中继续操练,其中一只就叫戚家军。
从这个角度上看,会不会主动躲雨竟然成为了衡量军队的一个标准,朱由校一时又有些哭笑不得。
喜欢天启:大明难救,续命吧请大家收藏:天启:大明难救,续命吧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