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就是长期与钱打交道并且对于钱之道钻研的颇深的户部尚书毕自严了。
毕自严并没有被什么朝廷向民间借钱的形式和表象所迷惑,他仅仅只是将目光放在了关键的钱这一个字上面,以此发散自己的思维来思考陛下的问题。
结合此前陛下对于钱之一道的讲解,毕自严越思考眼神越亮。
少顷之后,毕自严若有所得,整理了一下,便站出来回答。
“回陛下,臣以为,朝廷向民间借钱来支应朝廷的开销确实是有很大好处的。”毕自严开篇明义。
“哦?毕爱卿尽管畅所欲言。”对于毕自严的表态,朱由检眼神一亮,鼓励道。
在这些大臣中,朱由检对于毕自严的学习进度是最满意的,或许也是因为屁股决定脑袋,毕自严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所以才学习的更好。
“回陛下,其实陛下这个问题的答案陛下在之前就已经为我们讲解过了。钱对于朝廷来说只是一个工具,朝廷向民间借钱来支应朝廷的开支也只是朝廷对于钱这个工具的一种运用手段。”
听到毕自严的这句话,朱由检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显然对于这个解释很满意,同时朱由检也猜测到了毕自严接下来所要说的。
朱由检没有打断毕自严的话,毕自严也继续说道:
“陛下此前说过只有流动起来的钱才能真正的起到作用,而被民间存起来藏在地窖里的钱对于朝廷来说并不能算是真正的钱。”
“朝廷向民间借贷,其实就是将民间的一部分死钱给变成活钱,增加民间市场上钱的流通量,有利于促进物资的交换流通。”
“朝廷从民间借来的钱也会尽快花出去,用于购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物资,或者用于支付军饷等,这些钱也就促进了物资交易,也会有一部分流入道底层百姓的手中,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市场上交易的繁荣。”
“市场上商业繁荣了,朝廷也能因此而收取到更多的税收,百姓们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好处。”
“以此来看,朝廷所借的钱也并不完全就是对朝廷增加了负担,这些所借来的钱也会从后续所增加的税收中弥补回来,甚至后续所增加的商税还会比此前所借的钱更多。”
“所以,臣以为,朝廷向民间借钱是有很大好处的,这种政策也不仅仅只是在朝廷遇到灾患时才用,即使平时朝廷也能用。”
毕自严逻辑清晰的回道。
“毕爱卿所验正是,朕所指的也正是如此,诸位爱卿现在可明白了吗?”朱由检称赞道。
这就是国债的意义所在,所以,在后世的世界中,几乎所有政府都存在国债这种东西,而且政府的财政每年几乎都是赤字运营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经过毕自严这一番回答,其他有些云里雾里的大臣们,瞬间豁然开朗,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明明陛下此前不久才给我们解释过了呀。
“陛下圣明,臣等明白了!”大臣们齐齐回道。
“当然,朝廷向民间借钱也需要谨慎使用,除了特殊时刻外,平时若是需要向民间借钱不能盲目,借多少,分几年还清,需要有详细的数据支持。”
“需要对今后几年朝廷的税收增长有一个预算,在确定的时间内朝廷是否能够按时还清,是否会对朝廷的正常支出造成负面影响等。”
“而且朝廷向民间借贷的钱必须要在约定的时间内还清,这一点非常重要,若是朝廷随意违背约定,那么对于朝廷的信誉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打击,今后还要向民间借钱就很难了。”
“若是朝廷无法按时还清债务,那也要给予利息优待,并且拖延的时间也不能太长。”
朱由检随后也补充了一点。
国债虽然有种种好处,但是也要量力而行,需要有详细的调查和数据预算支持,不能瞎搞,一个不慎就会彻底毁了国债这个对于朝廷有着巨大好处的工具。
“臣等谨记!”对于皇帝陛下的这点强调,大臣们深以为然。
虽说经过毕自严的一番阐述后,大家也知道朝廷向民间借钱能够增加商税,但是具体效果怎么样,能够增加多少商税,没有实践过,也没有数据支持,大家心中都没有底的。
这种方式在初期实践的时候需要谨慎,需要通过一次次的小规模实践来验证,积累经验,从而为今后的突发灾患做准备。
国债问题暂时略过,今日讨论的主题也并不是这个,在这里将国债问题基本说明白了也就够了,今后再细细实践便是。
今日主要讨论的还是士绅们暗中把控广大乡村的问题。
此前也已经商讨出来了一套具体的应对方案,但是也还没有彻底结束。
因为此前所制定的那一系列应对方案还有着巨大的隐患。
那一系列的方案可以说是将士绅们彻底的打落了谷底,取消士绅做官的资格,改革科举,要求官绅权贵一体纳粮,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将士绅们按在地上摩擦。
对于朝廷的这一系列打击政策,势必会引起士绅们的反弹,简直就是逼迫士绅们造反了。
这不是可能,而是必然会发生的事,落差太大了,必然会有狼子野心之辈无法乖乖接受的。
“陛下,关于士绅的政策,臣以为朝廷还需要做好野心之辈作乱的准备。”
黄立极发言道。
对于黄立极的建议,朱由检深以为然。
虽然此前制定的策略中可以将百姓们争取过来,瓦解士绅与百姓之间的联盟关系,但是那些士绅们自己也控制着不弱的力量。
虽然此前对大明全国清理了田亩,极大的削弱了士绅们的掌握的土地钱粮等资源,但是现在士绅权贵们手中依然还掌握着大明近一半的土地钱粮等资源,全部加起来也几乎能够与朝廷所掌握的土地钱粮资源分庭抗礼了。
而且,即使没有了百姓们的支持,士绅们自己的宗族族人,以及豢养的护院和佃户的人数也依然巨大。
若是朝廷逼得士绅们造反,对于朝廷来说依然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这些人全部加起来依然还有千万级别,而朝廷的大军虽然很精锐,但是也仅仅只有近百万而已,能够拿出来应对士绅造反的军队也就是数十万,分散到全国,力量也是微弱的。
之前所制定的针对士绅的政策对于朝廷来说好是很好,但是士绅们因此而造反的问题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个几乎无解的难题。
若是这个问题不能有应对策略,那么此前所商讨的那些政策也不能实施下去了。
“这确实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建议?”朱由检将这个问题抛回去。
大殿中又是一片安静,我们能有什么办法,这个问题太难了。
要么就是陛下您就抬抬手,不要玩的这么大了。
其实现在大明的状态已经很好了啊,几乎与大明开国时的盛况没有什么差别了。
建奴已退,已经踏上迁移到万里之外的地方的路途了,林丹汗也已经早就西迁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大明北方的外患已经基本解除。
对内,朝廷清理了田亩,税收大幅度增加,宗室问题得到了解决,还有高产粮食引进,百姓们吃饭的问题也基本上解决了。
这已经称得上是盛世了,陛下您还要怎样?即使什么都不做,我大明也至少也能再延续两百多年了。
喜欢大明崇祯:朕不做亡国之君请大家收藏:大明崇祯:朕不做亡国之君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