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依旧无语。心里却知独孤策所言句句属实。
董卓伏诛前,司徒府经常宾客盈门。董卓伏诛后,王允地位提升,反而庭前冷落车马稀,许多常与王允往来的老朋友,也渐渐不再登门。
为何会如此?正是因为王允上位后,刚愎自用,威权凌人,不再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朋友、士人交往,反而时时刻刻端着架子。
更可怕的是,王允似乎渐渐沉醉于权力之中,开始有了“生杀予夺”的兆头。例如在士人中名声很好的当世文学大家,侍中蔡邕蔡伯喈,便因一点小事,险些被王允杀掉。
为此,王允在士人中名声陡然转劣,很多从前支持拥戴他的士人,渐渐开始疏远他,甚至敌视他。
“你义父既刚愎执拗,又敌不住权势侵~蚀,长此以往,势必众叛亲离,乃至身败名裂。因此,现在就退下去,对他来说,不失为保全身家、名声的好事。至少,将来大汉灭亡,史书中亦会重重记载一笔,你义父于我得天眷的那一天,以大汉忠臣的身份,当众斥责、置疑于我的事迹。此乃流芳百世的好事。”
汉家着史,帝王可观不可改。哪怕天家、帝王的污点,被史官载入史册,帝王也只能认了。
是以司马迁的史记中,书尽项羽英雄气慨,道破刘邦厚黑无赖,甚至将汉武帝本人的一生污点尽载于史记,汉武帝看了史书,气得浑身发抖,却也坚持不改一字。
这是汉家器量。
功过载于史书,任由后世评说。
直到李世民时,才首开皇帝亲观起居注、删改史册的先河。李世民以后的史书,可信度开始大打折扣。
飞升之前,独孤策做过唐太宗,但他未做过李世民那般没品的事。在此方世界,他一样不会做此行径。哪怕他将来,在史书中逃不开一个“篡”字,他亦不会删史粉饰。
听到这里,貂蝉讶然抬头,美眸中满是震惊:“大汉灭亡?你真的要……”
独孤策面露微笑,眼神深沉:“你以为,我在祭天大典时,于众目睽睽之下,得到天眷之后,还能继续做大汉的忠臣吗?就算我想,我麾下那些渴望建功立业的将士、谋臣,也会竭力将我推往更高的位置。”
貂蝉神情复杂地看着独孤策:“可……就算所有人都知道你将来要做什么,这种话,心照不宣就好,为何要对我说出来?”
独孤策起身,握住她柔荑,凝视着她皎月无瑕的美眸,微笑道:“以你之聪慧,当明我心意。既如此,还需要我明说原因吗?”
“我……”貂蝉樱唇嚅嗫,美眸之中,满是感动,芳心里面,亦满溢甜蜜。
喜欢穿越之纵横武侠请大家收藏:穿越之纵横武侠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