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大伙就把李仁达团团围住,逼他给大家当老大。李仁达一看,嗯,不错,没白排练,大家演的都挺好,于是下令,把那个太上皇也宰了吧,留着又没啥用,随后自称威武军留后,使用南唐的年号,向南唐称臣,又派人去向晋朝朝廷进贡。这就算同时向两家机关注册了。南唐任命李仁达为威武节度使,给他赐名叫李弘义。李仁达又派出使者去跟吴越修好。
再说那个王延政,眼看着国势日危,这好好一个闽国,经过这么不断的折腾,已经很危险了,于是也派了使者去向吴越求援,还说自己愿意做吴越的附属国。吴越还没发兵呢,那边南唐的军队对王延政却是全力进攻,日夜不休,根本不给他喘息机会。王延政身边有人向他告密,说前一阵子从福州调来的那些援兵有可能要谋叛,王延政这会儿根本就没心思辨别什么真伪了,就下令收了他们的武器铠甲,让他们都回福州去。暗地里却派兵埋伏在半路上,把这些人杀了个一干二净,然后把这八千多具尸体全部拉回去做成了肉干,充作军粮。
王延政这么一搞,那就是作死了,要知道兔死狐悲啊,他手下那些士卒也是人,也是有天良的,怎么忍心残食自己的同类呢,他们一看,自己的老板这么残忍没人性,人人怨恨。有人就劝董思安另谋出路,董思安慨然说道:“我一辈子都在为王家效力,现在看到有危险,马上就背叛王家,那天下还有谁会容我?”他手下那些部众听了都很感动,这才打消了叛乱的想法。
南唐的先锋使王建封,一连数日攻城,眼见敌人的守军士气低落,大好的机会就在眼前,于是身先士卒,率先沿着攻城梯上了城头,他手下的士兵们也都纷纷跟上,城上边的那些守军一哄而散,全都跑了。王延政成了光杆司令了,无可奈何,只好出来投降。王忠顺坚决不投降,战死在了城里,董思安带着手下逃回了泉州,汀州守将许文稹、泉州守将王继勳,就是王延政那个堂侄子,漳州守将王继成,听说建州已经失守,王延政已经投降,他们也就相继投降了南唐,公元945年,闽国被灭。自王审知到王延政,一共经历了六任君主,前后一共维持了四十八年。
.................
知识卡片:
闽国灭亡了,它是五代十国中一个比较小的政权,和南吴、吴越、南汉接壤,用现在的观点来说,它的地缘政治关系比较复杂。
闽国的开国君主是王审知,从他以后一代不如一代。王家祖上是河南人,王审知是从他哥哥王潮手里接的班,他排行老三,还有个二哥王审邽。王潮是看上了小弟弟的人品和能力才让他接班的。从这点来看,王审知称王建国的基础还是很好的,至少人家兄弟没有闹矛盾。王审知出身贫苦,有了属于自己的这么一块地方,一直很谨慎,兢兢业业的打理。
王审知的儿子虽然很多,可是没有一个有帝王之资的,代表第二代接班的王延翰为人残暴,他和自己的两个弟弟王延钧、王延禀关系不和,最后被他这两个弟弟联手干掉了,然后王延钧就当了闽王,不久这俩货自己又干起来了,王延禀兵败身死,随后王延钧才正式建国号大闽。王延钧比他哥更可恨,迷信鬼神,残害忠良,最后死在了自己的大儿子王继鹏手里,这是王家的第三代。
王继鹏就是王昶,他比上一辈更残暴荒淫,他跟那个秦二世一样,把自己兄弟杀了个干净,最后自己也不得善终。他死了以后王家都快被杀光了,他七叔王延曦,也就是王曦当了皇帝,又回到了第二代。结果呢,他跟他侄子一个德行,也把屠刀对准了自家人。他弟弟王延政只好另立门户,建立了殷国。王曦也同样不得好死,被自己的部下杀了。
最后王延政又打回福州,终于结束了王家窝里斗的局面。可是闽国的国力已经被消耗一空,完全没有力量抵抗南唐,最终被灭国。
从公元886年,这一年是丙午年,王潮自封泉州刺史,开始确立对福建的统治,到公元945年,同样是丙午年,闽国被南唐灭亡,王氏对福建统治结束,刚好经过了一个甲子。丙午年是马年,所以在闽台民间流传着王氏“骑马来,骑马去”的谶语。
我们现在评价闽国所有美好的时期全都是在王审知统治时代,他去世以后就一件好事都找不到了。这就是典型的教子无方。
喜欢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请大家收藏: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