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又听说代州防御使郑处谦,赶走了辽将杨衮,已经派人向周军投诚了,柴荣就跟符彦卿说:“代州投降了,忻州就成了孤城,你可以带兵去攻打忻州,这儿嘛,由我来亲自指挥,今天一定要扫灭了河东,才能免除后患。”符彦卿不便再多说,勉强答应了。柴荣就命令郭从义为天平军节度使,让他和向训、白重赞、史彦超等人跟随符彦卿北进,去攻打忻州,他自己指挥各军围住晋阳城。但见晋阳城外旌旗蔽天,刀枪耀日,部队绵延大约有四十里地。
柴荣命令把那个被活捉的石州刺史安彦进带到城下,然后把他枭首示众,震慑晋阳的守兵,他又让李谷调度粮草,命令泽州、潞州、晋州、隰州、慈州等各州,以及山东附近的民夫,为部队运送军粮。但是这次后周出动的人马非常多,差不多有几十万,这些粮草运过来,刚到立刻就吃完了,甚至不够吃。军士们吃不饱肚子,就开始劫掠老百姓,这一下老百姓对周军失望了,大家纷纷逃进了山谷之中避难。皇帝柴荣听说以后,让部将去招抚百姓,而且还宣布,各军要管好自己的士兵,禁止侵扰百姓。只是让官员向老百姓征收当年的租税,并且征集粮草,凡是缴纳稻谷五百斛,或者草料五百围,就赐给出身,你就有功名了,缴纳稻谷千斛,或者草料千围,就任命为州县官员。其实这时候这些举措已经没用了,老百姓已经受了伤害,已经是人心离散了,这时候想要再收拢,那就很难了。
...........
知识卡片:
常言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解决士兵的吃饭是个大问题,古时候那些以游牧、狩猎为主的社会,打仗一般都很少带军粮,一路走一路打猎射鸟,有时候他们攻不下某个城池,只是抢了点东西,吃了顿饱饭,这也算是一种胜利。游牧狩猎民族发动战争的频率比较高,因为他们不用准备太多东西,只要人够,大王一声令下基本上就可以出发了。也可以说他们是一群战争机会主义者。他们经常就是武装抢劫,遇到反抗才打仗,没遇上就是抢。
古代打仗,军粮和部队一般不走一条路,原因嘛,一是不方便、二是不安全。负责粮草运输和看守粮仓的全是精锐,粮草一旦丢了,仗就彻底没法打了。三国的时候,官渡之战曹操烧了袁绍的乌巢粮仓,导致袁绍惨败。战国的时候,秦赵两国打仗,赵国军队就是因为粮草不济导致了内讧,最后被秦国打败了。粮食没了,部队不战自溃。
粮草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非常大,因为运粮的牛马人都得吃,汉朝的时候有记录,损耗在20%左右,为了降低损耗,曹操实行了屯田制,让战士们自己种地,曹操自己在许昌也有一块地。
明朝政府曾经让商人给军队供应粮食,然后政府给他们发“盐引”,商人拿着盐引可以直接兑换成平价盐,甚至可以拿盐引当钱用。
古代的军粮一般是小米,我们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也是小米加步枪,一是因为小米能长时间储存,二是顶饱。唐朝陕西甘肃就发明了锅盔,就是把面做成很厚的干饼,锅盔含水量很低,可以保存比较长的时间。抗美援朝的时候,给志愿军发的军粮是炒面,这个传统从清朝就有了。炒面我小时候也吃过,能放,不容易坏。就是面粉里加点盐,炒干。
部队很少吃肉,因为肉不容易存放,辛弃疾的破阵子里写着:八百里分麾下炙。这个八百里指的是一头牛,大家打了胜仗了,杀一头牛,将士们一起烤牛肉吃。战士们补充蛋白质主要是靠豆子,就是炒豆子或者烤豆子,如果能吃上豆酱,那是很高级的。我看美军的罐头食品里,其中一个就是煮豆子。
喜欢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请大家收藏: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