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心中一个念头稍有动摇,就会生出无数魔障,修行的道路艰难困苦,面对这些磨难又能如何呢?唯有凭借坚定的信念,不断洗涤自身,去除心灵的尘垢,同时也要懂得自我约束,不断磨砺自己。要将世间的种种杂念都扫除干净,归于平静寂灭的心境,毫不懈怠地清除千般妖怪,不能虚度光阴。
如此这般,方能摆脱尘世的束缚,等修行圆满,便可飞升到达大罗仙境。 话说孙大圣费尽心思,请来如来佛祖收服了众多妖怪,解救了三藏师徒的危难,之后便离开狮驼城继续西行。
又过了几个月,很快就到了冬天。但见眼前的景象是: 山岭上的梅花即将绽放,如同美玉将要破开;池塘里的水渐渐结成了冰。 红色的树叶纷纷飘落,青松却愈发显得翠绿清新。 淡淡的云朵飘动,似乎要飘下雪花;枯萎的野草伏在山间,与地面平齐。 满眼都是寒冷的光芒,透着一股阴寒刺骨的冷意。
师徒四人冒着严寒,顶着冷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正走着,又看见一座城池。三藏问道:“悟空,那边又是什么地方?”行者回答说:“走到跟前自然就知道了。要是到了国王的宫殿,就需要倒换通关文牒;要是普通的府州县,直接路过就行。”师徒几人话音未落,就已经来到了城门之外。 三藏下了马,师徒四人走进了瓮城,看见一个老军,正靠着向阳的墙壁,避风打盹。行者走上前去,轻轻摇了摇他,喊了声“长官”。
那老军猛地惊醒,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看到行者,连忙跪下磕头,喊道:“爷爷!”行者说道:“你别大惊小怪的。我又不是什么凶神恶煞,你叫我‘爷爷’干什么!”老军一边磕头一边问:“您是雷公爷爷?”行者说:“别胡说!我是从东土大唐前往西天取经的僧人,刚到这里,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所以问问你。”
老军听了这话,这才定下神来,打了个哈欠,站起身来,伸了伸懒腰说:“长老,长老,恕小人有罪。这个地方原本叫比丘国,如今改名叫小子城了。”行者问:“这国里有帝王吗?”
老军回答:“有!有!有!”行者转身对唐僧说:“师父,这里原本是比丘国,现在改成小子城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要改名。”唐僧疑惑地说:“既然叫比丘,又为什么叫小子呢?……”
八戒抢着说:“想必是比丘国的国王驾崩了,新登基的国王是个年轻人,所以才叫小子城。”唐僧说:“没这个道理!没这个道理!我们先进城去,到街上再打听打听。”
沙僧也说:“对。那个老军一是不清楚情况,二是被大师兄吓得胡言乱语。咱们还是进城去问问吧。” 师徒四人又走进了三层城门,来到繁华的大街上四处观看,只见这里的人们衣着整齐,容貌清秀。眼前呈现出这样一番景象: 酒楼和歌馆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绸缎店和茶馆都高高挂着门帘。
千家万户生意兴隆,六条大街、三个集市财源广进。 买卖金银、贩卖绸缎的人多得像蚂蚁一样,人们为了争夺利益、求取功名,都只是为了钱财。 这里人们讲究礼仪,风景秀丽,呈现出一派河清海晏、太平盛世的景象。
师徒四人牵着马,挑着担子,在街市上走了好一会儿,一路欣赏着这繁华热闹的景象,怎么看都看不够。然而,他们发现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着一个鹅笼。
三藏忍不住说道:“徒弟们啊,你们说这地方的人家,怎么都把鹅笼放在家门口呢?这是为什么呀?”八戒听到这话,左右张望一看,果然看到鹅笼整齐地排列着,上面还遮着五彩的绸缎幔子。这呆子笑嘻嘻地说:“师父,今天想必是黄道吉日,适合结婚或者会友,所以大家都行礼庆祝呢。”
行者接口道:“别瞎说了!哪能家家都在行礼呀!这里面肯定有别的原因。等我过去看看。”三藏赶忙拉住他说:“你别去。
你长得那副模样,太丑了,人家见了会怪你的。”行者说:“那我变个样子再去。” 好一个神通广大的孙大圣,他捏起诀,嘴里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蜜蜂。他展开翅膀,轻快地飞到鹅笼旁边,钻进幔子里查看。这才发现,里面坐着的竟然是个小孩儿。他又飞到第二家的鹅笼边,钻进去一看,同样是个小孩儿。
就这样,连着看了八九家,每个鹅笼里都是小孩儿,而且全是男孩儿,没有一个女孩儿。这些小孩儿,有的在笼中玩耍,有的在里面啼哭,有的在吃果子,还有的或躺或坐。行者看完后,变回原来的模样,回来向唐僧报告说:“那些笼子里装的都是小孩子,大的不超过七岁,小的只有五岁,也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三藏听了,心中疑虑重重,一时拿不定主意。 走着走着,忽然转过一条街,他们看到了一个衙门,上面写着“金亭馆驿”。长老见状,高兴地说:“徒弟们,咱们先进这驿馆里去吧。一来问问这地方的情况,二来给马匹喂点草料,让它们休息休息,三嘛,天也快晚了,咱们可以在这里投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沙僧赶忙附和道:“没错,没错,快进去吧。”师徒四人高高兴兴地走进了驿馆。 一进去,随行的人就把他们到来的消息报告给了驿丞。
驿丞赶忙迎出门来,大家互相见过礼。众人坐定之后,驿丞问道:“长老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呀?”三藏回答说:“贫僧是从东土大唐出发,奉差前往西天取经的。
如今到了贵地,按照规矩,应当验看通关文牒,所以想借贵衙门休息一下。”驿丞立刻吩咐下人看茶。喝完茶后,驿丞又安排好各项接待事宜,让当值的人去准备招待。
三藏连声道谢,接着又问:“今天能不能进宫面见陛下,验看关文呢?”驿丞回答说:“今晚恐怕不行,得等到明天早朝才行。今晚各位就先在我们这衙门里安心住一晚吧。”
没过多久,一切都安排妥当,驿丞便邀请师徒四人一同吃了斋饭,又吩咐手下人打扫好客房,让他们去休息。三藏感激不已。大家坐下后,长老开口说道:“贫僧有一件事不明白,想向您请教,还请您不吝赐教。贵地养育孩子,一般是怎么照顾的呢?”驿丞回答道:“‘天无二日,人无二理。’养育孩子,都是靠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结合,怀胎十月,到时候孩子就出生了;出生后要哺乳三年,孩子才会慢慢长大成人。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哪有不明白的呢!”三藏说:“听您这么说,和我们大唐也没什么不同。但贫僧进城的时候,看到街坊邻居家,每家都放着一个鹅笼,里面都藏着小孩子。这件事我实在不明白,所以冒昧问您。” 驿丞凑近三藏,压低声音说道:“长老,您别管这事,也别问,更别理它,千万别提。请您安心休息,明天一早赶路就行。”长老听了,一把拉住驿丞不放,非要问个清楚。驿丞又是摇头又是摆手,只是小声说:“小心说话!”三藏更加不放手了,坚决要问个详细。
驿丞实在没办法,只好把在场的其他人都打发走,只在灯光下,悄悄地对三藏说:“您刚才问的鹅笼的事,这是当今国主做的无道之事。您何必非要问这个呢!”三藏追问道:“怎么个无道法?您一定要给我讲明白,我才能放心。” 驿丞无奈,只好说道:“这个国家原本叫比丘国,最近有民谣流传,就改成小子城了。三年前,有个老人,打扮成道人的样子,带着一个小女子,这女子年仅十六岁,长得容貌娇美,就像观音菩萨一样。
他把这女子进献给了当今陛下。陛下见她美貌动人,十分喜爱,便将她留在宫中宠幸,封为美后。从那以后,陛下对三宫娘娘、六院妃子都不再正眼相看,日夜沉迷于和这美后寻欢作乐。如今陛下的身体已经被掏空,精神萎靡不振,身体虚弱不堪,吃的东西也越来越少,生命危在旦夕。
太医院用尽了各种良方,都没办法治好。那个进献女子的道人,受到陛下的诰封,被称为国丈。国丈说自己有海外的秘方,吃了能延年益寿。前段时间,他去十洲、三岛采集药材,如今都已经准备齐全了。只是这药引子非常残忍: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子的心肝,煎汤来服药。吃了之后就有千年不老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