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豆小说阅读网>玄幻魔法>白话西游记:精编> 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2(1 / 2)

唐僧骑在马上,又听到了这般叫唤声,赶忙勒住马缰绳,喊道:“悟空,去把那女子救下来吧。”行者有些无奈地说:“师父,咱们正赶路呢,怎么又想起她来了?”唐僧说:“她又在那边叫呢。”行者转头问八戒:“八戒,你听见了吗?”八戒回答:“我耳朵太大,把声音都挡住了,没听见。”

行者又问沙僧:“沙僧,你听见了吗?”沙僧说:“我挑着担子在前面走,没怎么留意,也没听见。”行者说:“老孙我也没听见。师父,她叫什么呀?怎么就您听见了?” 唐僧认真地说:“她叫得有道理啊。她喊‘连活人的性命都不救,还昧着良心去拜佛取经,这经取来又有什么用呢?’‘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咱们快去把她救下来,这可比取经拜佛更重要。”行者笑着说:“师父要是善心大发起来,可就没办法了。您想想,从离开东土,一路往西走来,已经经过了好几处山林,遇到过那么多妖怪,还常常被抓到洞里去,都是老孙我拿着铁棒,打死了千千万万的妖怪才把您救出来。

今天就为了一个妖精的性命,您却舍不得,非要去救她?” 唐僧语重心长地说:“徒弟呀,古人说过:‘不要因为善事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还是去救救她吧。”

行者说:“师父既然心意已决,只是这挑担的活儿,老孙我可就担不起了。您非要救她,我也不敢苦苦劝您,劝多了,您又要生气。随您的便吧,您要救就去救。”唐僧说:“你这猴头,别啰嗦了!你就坐着,等我和八戒去救她。”

唐僧又回到林子里,让八戒解开了女子上半身的绳子,再用钉耙把埋在土里的下半身挖了出来。那女子跺了跺鞋子,整理了一下裙子,满脸欢喜地跟着唐僧走出松林。见到行者,行者却只是不停地冷笑。 唐僧忍不住骂道:“你这泼猴头!你笑什么呢?”行者说:“我笑您这真是‘时来运转时遇到好朋友,倒霉的时候碰到佳人’。”

三藏又骂道:“你这泼猢狲!净胡说!我从娘胎里出来就做了和尚,如今奉了旨意往西去,一心虔诚地礼佛求经,又不是贪图功名利禄的人,哪有什么倒霉的时候!”

行者笑着说:“师父,您虽然从小就当和尚,可只会看经念佛,却不了解世间的王法条律。这女子年轻漂亮,咱们都是出家人,却和她一路同行,要是碰到坏人,把咱们抓去官府,不管你是不是去取经拜佛,都会被当作奸情论处。就算没有这回事,也得被问个拐带人口的罪名:师父您会被追回度牒,还得挨一顿打;八戒会被充军;沙僧也得去服劳役;我老孙也不得清净,就算我能言善辩,又怎么辩解得了,也得落个不应罪。”

三藏大声呵斥道:“别胡说八道!难道我救她性命,还会给自己招来这些麻烦不成!带上她一起走,有什么事都由我担着。”行者说:“师父虽说有事您担着,可您不知道,您这不是救她,反而是害她。”三藏疑惑地问:“我把她从林子里救出来,让她保住性命,怎么反倒是害她呢?”

行者解释道:“她之前被绑在林子里,就算过上三五天,十天半个月,没饭吃饿死了,好歹还能留个全尸入土;现在您把她带出来,您骑的是快马,走路像风一样快,我们也只能跟着您的速度。这女子脚小,走路困难,怎么跟得上呢?万一走着走着把她落下了,要是碰到狼虫虎豹,一口就把她吞了,这岂不是反而害了她的性命吗?” 三藏恍然大悟道:“确实是这样啊。这件事还多亏你提醒。那该怎么处置呢?”

行者笑着说:“把她抱上来,和您一起骑着马走吧。”三藏犹豫着说:“我怎么能和她同骑一匹马呢!……那她怎么赶路呢?”三藏思索后说:“让八戒驮着她走吧。”行者笑着说:“呆子这可是走大运了!”八戒抱怨道:“‘走远路可没有轻松的担子。’让我驮人,这算什么大运?”行者调侃道:“你那嘴那么长,驮着她,转过头就能和她悄悄说些私房话,这不是很方便吗?”八戒听了这话,气得捶胸顿足,跳着脚说:“不行!不行!

师父就算打我几下,我忍着疼也没关系,但背着她肯定不得清净:师兄你就会冤枉人,这活儿我干不了!” 三藏无奈地说:“罢了!罢了。我自己还能走几步路,我下来,慢慢和她一起走,让八戒牵着空马吧。”行者大笑着说:“呆子还挺会占便宜,师父还照顾你让你牵马呢。”三藏说:“你这猴头又乱说了!古人说:‘马走千里,没有人也能自己返回。’假如我在路上走得慢,你们难道能丢下我不管吗?我走得慢,你们也得慢。

咱们大家一起和这位女菩萨走下山去,要是到了庵观寺院,或者有人家的地方,就把她留在那里,也算是咱们救了她一场。”行者说:“师父说得有道理,咱们继续前进吧。” 于是,三藏撩起衣服在前面走,沙僧挑着担子,八戒牵着空马,带着那女子,行者拿着金箍棒,一行人继续前行。没走二三十里路,天色渐渐晚了,又看到一座楼台殿阁。三藏说:“徒弟们,那里肯定是座庵观寺院,咱们就在这儿借宿一晚,明天一早再赶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行者说:“师父说得对,大家都加快点脚步。”不一会儿就到了门口。行者吩咐道:“你们稍微站远一点,等我先去借宿。要是有合适的地方,我就派人来叫你们。”众人都站在柳树荫下,只有行者拿着金箍棒,守着那女子。

长老迈着步子慢慢走近,只见那山门东倒西歪,一片破败零落的景象。他轻轻推开山门,眼前的景象让他忍不住心生凄惨之感:长长的走廊寂静无声,古老的寺庙显得格外萧条冷落;庭院里长满了苔藓,小径上布满了蒿草和荆棘;只有萤火虫像飞舞的小灯,闪烁着微弱的光,蛙鸣声此起彼伏,仿佛替代了那报时的滴漏。

长老不禁潸然泪下。眼前的场景实在是: 殿宇破败不堪,摇摇欲坠,走廊和房屋也都寂寞地倾颓着。地上散乱着十几堆断砖破瓦,到处都是歪扭的房梁和折断的柱子。寺庙前后长满了青草,那早已腐朽的厨房也被尘土掩埋。

钟楼坍塌,鼓面不知去向,只剩下光秃秃的鼓架,琉璃制成的香炉也破损得不成样子。供奉的佛祖金身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罗汉像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观音像被雨水淋坏,已然化为泥土,杨柳枝和净瓶也都掉落在地。白天没有僧人出入,到了夜里,这里便成了狐狸栖息的地方。

只听见风声呼啸,如同雷鸣一般,到处都是虎豹藏身的所在。四周的墙壁都已倒塌,连扇门都没有,根本无法关闭。 有一首诗这样描述: 这座古老的寺庙多年无人修缮,如今破败不堪,愈发显得狼狈。 狂风猛烈地吹裂了伽蓝神的面容,大雨无情地浇坏了佛像的头部。 金刚像也在风雨中跌损,任凭雨水冲刷,土地庙没有了房屋,夜晚都无处安身。 更有两件令人叹息的事,那口铜钟倒在地上,再也没有悬挂它的钟楼。

三藏鼓起勇气,硬着头皮走进二层门。只见钟鼓楼都已倒塌,只有一口铜钟斜扎在地上,上半截白得像雪,下半截青得像靛蓝。原来是因为年深日久,上边长期被雨水淋洗,所以变白了,而下半截则是因为地气侵蚀,生出了铜绿。三藏伸手摸着钟,高声感叹道:“钟啊!

你曾经高高悬挂在高楼之上,发出雄浑的吼声;也曾在彩绘的梁枋间,鸣响着悠远的声音。曾经伴着鸡鸣,为人们报晓;也曾在天色渐晚时,送走黄昏。

不知道当初化铜铸钟的道人如今去了哪里,铸造铜钟的工匠又在何方。想来他们二人或许已经命归地府,如今没了他们的踪迹,你也不再发出声响。” 长老这一番高声赞叹,不知不觉惊动了寺庙里的人。里面有一个负责侍奉香火的道人,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赶忙爬起来,捡起一块断砖,朝着钟砸了过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