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豆小说阅读网>玄幻魔法>白话西游记:精编>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1(1 / 2)

大道的奥秘深邃幽远,其蕴含的信息神秘莫测,一旦说破,恐怕连鬼神都会为之惊骇。它包容着宇宙万物,剖析出玄妙的光芒,这种真正的快乐,世间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

话说三藏师徒四人告别了樵夫,离开了隐雾山,踏上大路继续前行。走了好几天,忽然看到前方有一座城池隐隐约约出现在眼前。三藏问道:“悟空,你看前面那座城池,是不是天竺国啊?”行者摆摆手说:“不是!不是!如来所在的地方虽说号称极乐世界,但并没有城池,而是一座大山,山里有楼台殿阁,叫做灵山大雷音寺。

就算到了天竺国,那也不是如来的住处。天竺国离灵山还不知道有多远呢,这座城想来是天竺国的外郡。等走到跟前,我们就清楚了。” 没过多久,他们就来到了城外。三藏下了马,走进城门,穿过三层门后,只见这里民生凋敝,街道冷冷清清。又走到集市口,看到许多穿着青色衣服的人,在道路两旁整齐排列着,还有几个头戴冠冕、身着袍带的人,站在房檐下面。师徒四人顺着街道往前走,那些人却并不避让。

猪八戒生性憨厚愚钝,把长嘴往上拱了拱,大声喊道:“让路!让路!”那些人猛地抬起头,看到他们的模样,顿时一个个吓得浑身发软,瘫倒在地,嘴里都喊着:“妖精来了!妖精来了!”

吓得房檐下那些头戴冠带的人,战战兢兢地躬身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三藏担心徒弟们惹出祸端,赶忙一马当先,对众人说道:“贫僧是东土大唐皇帝御驾派遣,前往天竺国大雷音寺向佛祖求取真经的。路过宝地,一来不知道此地地名,二来还没找到投宿的人家,刚刚进城,来不及回避,希望各位多多恕罪。”这时,那些官员才施了一礼,说道:“这里是天竺国的外郡,地名叫凤仙郡。由于连年干旱,郡侯派我们在这里张贴榜文,招募法师祈来求雨,拯救百姓。”

行者听了,问道:“你们的榜文在哪里呢?”官员们回答说:“榜文在这儿呢。刚才才打扫完廊檐,还没来得及张贴出去。”行者说:“拿来给我看看。”于是,官员们就把榜文展开,挂在了房檐下面。行者师徒四人走上前去,一同观看。只见榜文上写着: “大天竺国凤仙郡郡侯上官,特此张榜聘请贤明的法师,寻求能行大法事之人。

只因本郡地域宽广,百姓和军队原本生活富足,但近年来连年干旱,多年来土地荒芜。百姓的农田受灾,军队的土地也收成微薄,河道水浅,沟渠干涸。井里没有水,泉眼也枯竭了。有钱的富人勉强能够维持生计,穷苦的士兵和平民却难以活命。一斗粮食卖到百金的高价,一束柴草也要五两银子。

十岁的女孩只能换三升米,五岁的男孩只能被人带走。城里的人畏惧法律,只能典当衣物来维持生存;乡下的人则无视公法,甚至出现打劫吃人来保命的情况。

因此,特此张贴榜文,希望四方贤能之士,能够前来祷求降雨,拯救百姓,必有重谢。愿以千金作为酬谢,绝无虚言。特此出榜。”

行者看完榜文,向那些官员问道:“榜文里说的‘郡侯上官’是什么意思呀?”官员们回答说:“上官是姓氏,这就是我们郡侯的姓。”行者笑着说:“这个姓可真少见。”八戒在一旁说道:“哥哥你肯定没读过书。《百家姓》最后有一句‘上官欧阳’呢。”三藏赶忙说道:“徒弟们,先别闲聊了。你们谁要是会求雨,就给他们求一场及时雨,来拯救百姓的困苦,这可是大善事;要是不会,咱们就赶路,别耽误了行程。”

行者满不在乎地说:“祈雨这事儿有什么难的!我老孙能翻江搅海、换斗移星,上天入地、吐雾喷云,担山赶月、唤雨呼风,这些事儿在我小时候就跟玩耍一样平常,有什么稀罕的!”

官员们听了这话,赶忙派两个人急忙回郡里报告说:“老爷,天大的喜事来了!”此时郡侯正在虔诚地焚香默默祈祷,听到报喜的声音,赶忙问道:“什么喜事?”

那两人回答说:“今天我们拿着榜文,刚到集市口准备张贴,就来了四个和尚,说是从东土大唐被派往天竺国大雷音寺拜佛求经的,看到榜文就说能祈求来甘雨。所以特地来向您报告。” 郡侯一听,立刻整理好衣服,步行出门,也不用轿子、马匹和众多随从,直接来到集市口,以礼诚挚地邀请师徒几人。忽然有人报告说:“郡侯老爷来了。”

众人纷纷闪到一旁。郡侯一见到唐僧,也不害怕他徒弟们长相丑陋,直接在街道中央就倒身下拜,说道:“下官是凤仙郡郡侯上官氏,诚心沐浴后前来拜请老师为我们祈雨救民。

希望老师大发慈悲,施展神奇的功夫,拯救我们这里的百姓!”三藏回礼说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等贫僧到了寺庙道观,再做祈雨之事也不迟。”郡侯说:“老师请跟我到小衙门去,那里自然有干净的地方。” 于是师徒几人牵着马、挑着担,径直来到郡侯府,与郡侯一一见面。郡侯立刻吩咐下人看茶、摆斋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不一会儿,斋饭就准备好了,只见八戒放开肚皮狼吞虎咽,像饿了很久的老虎一样。吓得那些端盘子的人胆战心惊,来来往往地添汤添饭,就像走马灯一样,刚刚端上来,就被八戒吃得饱饱的才罢休。吃完斋饭后,唐僧向郡侯道谢,然后问道:“郡侯大人,贵地干旱多久了呢?”郡侯叹了口气,说道: “我们这里是大邦天竺国下属的凤仙外郡,由我来管理。

连续三年遭遇干旱灾荒,地里连草籽都长不出来,更别说五谷了。 大大小小的人家买卖难做,十户人家有九户都在啼哭。 十分之三的人已经饿死,剩下十分之二的人也命如风中残烛。 下官我张贴榜文四处寻求贤能之人,幸亏遇到了几位高僧来到我国。 要是能降下哪怕一点雨水拯救百姓,我愿意奉上千金来酬谢您的大恩大德!”

行者听了,满脸露出喜悦之色,呵呵笑着说:“别说什么千金酬谢的话,要是这么说,半点儿雨都不会有。但要是论积功累德,老孙就送你一场大雨。”这位郡侯向来清正贤良,非常关爱百姓,立刻请行者坐到上座,低头下拜说:“老师如果真的大发慈悲,下官一定不会违背恩德。”

行者说:“先别多说了,请起。麻烦你好好照顾我师父,等老孙去施展法术。”沙僧问道:“哥哥,要怎么做呢?”行者说:“你和八戒过来,就在这堂下跟着我,给我当个帮手,等老孙召唤龙王来降雨。”八戒和沙僧赶忙听从吩咐,三个人都站在了堂下。郡侯则焚香礼拜,三藏在一旁坐着念经。

行者口中念念有词,诵起咒语,转眼间,只见正东方一朵乌云缓缓飘落至堂前,正是东海老龙王敖广。敖广收起云脚,化作人形,走上前来,对着行者恭敬地躬身行礼道:“大圣召唤小龙前来,是要在何处差遣?”行者说道:“请起。辛苦你大老远赶来,也没别的事。这里是凤仙郡,已经连年干旱,我问你为何不来此地降雨?”

老龙王回答道:“启禀大圣,我虽有行云降雨的本事,但我是奉上天差遣行事的。若没有上天的指令,我怎敢擅自来这里降雨呢?”行者说道:“我路过此地,见百姓久旱受苦,所以特地叫你来施雨救济,你怎么还推脱呢?”龙王赶忙说道:“岂敢推脱?只是大圣念动真言呼唤,我不敢不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