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华夏的春节还有一个多月,而且中州地域虽然没有下雪却也有些寒冷。
大量的土建肯定是无法施工,不过前期筹备还是可以进行的。
元旦三天大庆结束后,天门各个部门开始运转了起来。
招工的消息已经被各方的行商传了出去,天门派遣各地的探子也在大力宣传。
每天都有周边的百姓和流民,大量集中到了四大要塞,想要进入天门的工厂工作。
更有拖家带口的,想要成为中州的常住居民。
中州大地上,铁轨的铺设完成了,农业部又开始了新的政策。
划定区域挖水渠、种水稻,以及推广温室大棚的种植。
刚刚闲下来的老百姓,又开始了紧张的忙碌。
全新规划的化工厂虽然还没开始建设,可是军工厂化工车间一卷卷塑料布源源不断的开始输送到中州各地。
执法堂高速运转,以确保春节期间百姓生活长治久安。
能源部为了铺设电线,正在发动大量的人力物力伐树,准备电线杆。
全新规划众多厂区的空地上,大量的建设物资也在源源不断的送达。
春节前夕,中州各地更加的热火朝天。
“报,启禀门主,大宋朝廷的特使团已经进入汴梁城。”
小年这一天,赵构派来的人走水路北上终于到达。
“嗯,让蒋四爷接待一下吧。”
此刻的萧炎头也没抬,正在一张纸上写写画画。
活版印刷,萧大门主正在按照脑海中的记忆想要将它复刻出来。
活字印刷术,是毕昇发明的。
毕昇初为杭州书肆刻工,专事手工印刷。
在印刷实践中,毕昇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字印刷术,其法未及推行即卒。
毕昇事迹,仅见于沈括《梦溪笔谈》。
毕昇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熟悉并精通雕版技术,最终成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毕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时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
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则可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
虽然制作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
正是在这种启示下,毕昇才发明了活字版。
也就是说,北宋年间就已经有了这个技术,可见古人的聪明才智。
既然天门需要宣传,中州的变化需要人了解,在萧炎看来报纸是最好的途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