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在担心殿试吗?”
崔知意看着天,说不担心是假的。
春闱中她兄长考了第六,这是个极好的成绩,是她想都不敢想的。
“算算时间金榜该贴出来了,不知道兄长这一次能考到第几名,若是能维持第六的名次就好了。”
她不知道殿试的考题,没有透露一点消息给她兄长,她是真怕出了一个很意外的题,最后落到二甲之外。
这一次进入二甲的人数应该跟上一届科举差不多,最多不超过80名。
想到这些崔知意甩开所有担心,继续忙着庄子里的事情。
紧赶慢赶差不多把事情办完了,最快明日能回去,最迟后日能回去,回去就什么都知道了。
此时金榜已经贴上,所有新科进士已经在礼部的安排下风光游街。
御林军开路,锣鼓开道,状元郎唐之贺身穿大红袍,骑在高头大马上接受京城百姓的注目礼,身后跟着所有新科进士。
街头之上早已挤满了人,人声鼎沸,锣鼓喧天,这些新科进士们一个个穿着礼部准备的进士服,胸前佩戴红花,骑在高头大马上游街示喜。
“这次科举真是出乎预料,状元郎是江南人士一点也不稀奇,毕竟【天下才子,半出江南】,唐家又是江南名门,这个榜眼是来自岭南的刘恩就奇了,岭南那个地方多少年没出过这么优秀的人才了,还有这个崔瑾更过分。”
“谁说不是呢,崔瑾是一甲进士里面唯一一个长安人氏,他连国子监都没进去过,也没有在长安最大的书院就读,而是在一个二等的书院就读,之前可是连名字都没听过。结果从去年秋闱就跟见鬼了一样,直接考了省第六,省第六就算了,春闱跟各省学子一起,又拿了个全国第六,如今殿试直接鱼跃龙门,一跃飞进第三。”
“啧啧,这个崔瑾真给咱们长安长脸,咱们长安虽是帝都,可比起其他【状元大省】还是差一些。”
“谁说不是呢?【南方出才子佳人,北方出王侯将相】,长安属于北方,出的最多的还是武将,上一个这样风光的才子还是六年前的楚晏。”
“说起楚晏不就是住在崔瑾隔壁吗?听说两人关系极好,崔瑾时常前去找他,崔瑾进步神速一定有楚晏的功劳。”
“楚晏……可惜了,当年若是没出事,状元一定是他,咱们长安城就此少了一位状元,你说说咱们长安城多久没出一个状元了。”
“有什么好可惜的,人家南方还没出几个大将军呢,瞧瞧人家楚晏,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你放眼瞧瞧,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他的。”
“你这话说的太过分了,跟谁比不好跟楚晏比?他这样的放眼近十年都没有一个出一个,往后十年肯定也很难出来。”
“也对,状元年年有,文武双全的少之又少,就是楚家已经不是世家,如今被打回原形,圣上开恩让他们回到祖籍,三代之内没有任何一人可以科举入仕,这可真是断了楚家未来,未来几十年都不会有一个人入仕。”
“曾经的世家已经成了寒门,甚至比寒门还差,落魄的世家到底还能参加科举,他们楚家是再也没可能,哪怕楚晏如今身份不低,年少有为,他的亲事还不如人家小门小户的崔家。”
“可不是嘛,崔家是鱼跃龙门,如今崔瑾更是这长安城里名次最好的公子哥,就是身份低些也不知道有多少世家想把姑娘嫁给他,毕竟他以后只会更好。”
“楚晏不一样,他就是再有出息,嫁给他也不会多好,虽说他戴罪立功已经是五品武官,如今也算是圣上看重,接过好几次不错的差事,将来不会缺升迁的机会,可他的儿子便是再优秀依旧不能入仕,只能从军,嫁给他可以说对后代没有一点好处,谁嫁人不是为了以后儿孙出息,自己能颐养天年,这些他都给不了,啧……”
楚晏的优秀没有人会否认,可家族中有人犯了罪,还是大罪,光是这一点就连累楚家上下三代。
只要三代之内有犯法之男,楚家三代之内都不算家世清白,他们可以经商,可以入伍,唯独没有参加科举的资格。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世人都这般说,楚晏因为这一点就不会被京城中其他世家所接受。
哪怕是一般的武将世家,欣赏他的同时也怕影响后代,基本上不会把姑娘嫁给他。
世家之间的联姻就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好处,让两家利益更紧密,一个不能带来任何好处的人,只要是有头有脸的世家就看不上,与之深交都不可能。
如今崔家楚家毗邻,崔家的大门都快被踏破了,楚家的大门却无人问津。
在这长安城,从来都是这样,未来能带来什么价值比当下能带来的价值更重要。
就是可惜了……那样一个能文能武的俊才。
——
远在庄子的崔知意忙完事情在第二日坐上马车回城。
四月,一路上风光正好,她却没心情看这一路上的风景,一心只想回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殿试之后上榜的学子都被授予进士,俗称:天子门生。
所有新科进士分为三等:一甲、二甲、三甲。
一甲便是前三名,被授予【进士及第】
二甲被授予【进士出身】
三甲被授予【同进士出身】
等级不同最大反映在授职上,依照本朝惯例,一甲三人都能直接进入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