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是越来越看不懂你,我们都知道你心里有抱负,我们跟不上,也不明白,但是有些话我不得不说,你别总是一个人孤零零的,找个人成亲吧。”
“就像这一次,若不是崔姑娘一定要我大老远给你送月饼,我们几个根本就不会这么麻烦,不会亲自做月饼,更不会大老远送过来,甚至根本就不会把中秋节当回事儿,没想过团圆,毕竟这些年都是这样过的。”
“我跟了你很多年了,没崔姑娘的时候咱们什么都顾不上,脑子里只有干活办事,平时一起吃个饭都少,可有了崔姑娘就不一样,感觉像是有一个家,会有人问吃了没,问累不累,过节也会有人惦记,会有人大老远送月饼过来。”
“我不知道老大你到底想要娶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就是觉得崔姑娘挺好,对小公子好,对咱们这些当手下的好,对你也好,最重要的是老大你看起来并不抗拒她出现在生活里。”
“这些年也就她一个姑娘能做到这些,你若是跟她结了亲,大家都愿意看到,尤其是小公子,他现在别提有多开心,这若是换成别的姑娘,可做不到对他这么好。”
十五的月亮圆圆满满挂在天上,本该睡觉的楚晏站在窗边看着月色,久久未动。
吴老三说了很多话,说崔知意对他不一样,说周家还在惦记她,说她对别人能躲多远就多远,拒绝的话更是从不委婉。
只有对他是不一样,那么注重男女之防的她轻易接受跟他住在一起,接受他的好意,很多事情不避着他。
吴老三还问他为什么不一开始就住安置院,却要跟崔家兄妹住在一起。
为什么跟崔家兄妹住在一起?
安置院有住的地方,他一来就可以住在安置院,还能把孩子带过去,会有专门的人照顾。
他却选择跟崔家兄妹住一起,跟一位姑娘家住在一个宅子。
就像吴老三说的,他向来恪守礼仪,却做出礼仪之外的事情,究其缘由终归是她与旁人不同。
都待彼此不同,便不要顾虑太多。
吴老三都知道的道理,他却没做到。
楚晏抬头望着天,眼前迷雾散尽,天上的云也散开,一轮圆满的明月高高悬挂,一片遮挡的云都没有。
——
吴老三回去了,日子继续过着。
中秋之后崔知意变得很忙,经过几个月的生长桑叶长势喜人,从养蚕大省买来的蚕种已经孵化出许多蚕卵。
养蚕方面的能人也请来了,开始养蚕。
云州当地是有上了年纪的人会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只不过从养蚕、结茧、抽丝、纺织,最后变成一块价格极高的丝绸,中间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
丝绸昂贵,一般人穿不起,想卖出去也没什么人买,慢慢的就不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还不如棉麻来得方便耐穿。
金贵物在这里没什么销路,又没有商人来这边,本地人根本不会花大价钱买这些华而不实的丝绸。
这一次崔知意想在这里栽桑养蚕,一开始不被看好,尤其是老一辈的人。
就连她吸引年轻姑娘喜欢绫罗绸缎来打入当地进行栽桑养蚕,学刺绣,也有人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她不要做这种赔本买卖。
她听过各种声音,知道这里百姓担忧的是什么,也知道想要把这里的东西运出去卖有多不划算。
丝绸是富贵人家才会用的好东西,想要卖出去自然要运到繁华的城镇。
云州距离那些繁华城镇很远,想要运出去光是路费就需要投入很多。
成本增加,这里的缫丝织绸手艺又不够成熟,可以说没有太显眼的优点,占据不了其他地方产出的丝绸市场。
这些问题她都知道,但是这里想要发展,光靠屯田搞农业根本不可能,必须发展商业。
她兄长和楚晏也是这样说,在这方面很支持她,说是她负责好好干,以后只要织出丝绸,运输的事情他们能解决。
有了他们兜底,她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运不出去,至于销路,只要质量好,就不怕销不出去。
这里的百姓说卖不出去,那是因为没找对地方。
如今丝绸价格可以说居高不下,因为经过之前的战乱,如今休战几年,各国之间开始互市,丝绸已经成了外销的好东西。
就像是西兀的青金石和玉石,北蛮的宝马,都是出了名的好卖,别人抢着要的好东西。
桑树已经抽了不少叶子,到了养蚕这一步,崔知意又要为下一步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