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2月,东北易帜后,随着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为了统一军服,国民政府也多次颁布了服制条例,对于国民革命军,也就是国民党军队的军服进行了统一规范。但中国仍然停留在军阀割据的局面。各军阀部队的军服种类、样式、颜色、材料依然混乱不堪。
1935年蒋介石从德国买了30万套德式钢盔,主要装备宁沪地区的嫡系部队。黄绿色军服,德式钢盔,另外冬装是稍微深一点的蓝色。第一批制式军服开始配发了,军服以中山装的样式为主,融入了部分德式军装原素。
配有德式软帽,更有利于钢盔的穿戴。还有二个非常不错的中国元素,绑腿,更有利于腿部的血液循环;千层底布鞋,对脚非常好。
工业革命以后西方绅士名流为了便捷,男士都以穿西装为主。而我国长衫繁锁、马褂丑陋。中山先生决定设计一款中国人自己的服装。借用当时日本学生装原素,设计出中山装,胸前二个小口袋,腰腹二个大口袋。朴素实用,美观大方。健拔英俊的中国男士穿上中山装将比西装更加的帅气。一些国军将领在新服装下发后还是喜欢穿抗战前配发的带有中山装原素的老试军装。
抗战胜利后又换了46式军服,在35式军服的基础上增加了肩章和袖线,将官红线、校官黄线、尉官蓝线。模仿美军用肩章表明军衔,领章表现兵种。并用大盖帽取代了之前的德式软帽,整体风格就是向美军靠拢。
也有部分军官穿着翻领军装打着领带,这些翻领军装可能是军官们自行定做的,也可能是美援物资里面直接拿来穿的。
黄文斌打仗中瘸了一条腿,张戎问他行不行?黄文斌表示他也是打了多年仗的革命军人,可以跟上部队。少将黄文斌,二个军事记者跟着,一支百多人的小部队,穿过各方交战的战场,找到41师的所在。黄文斌擦了下头上的虚汗腿脚不便也是跟了上来。
张戎看着摇了摇头,好好的地方军头不当非要去给中央军当狗。开战前战区召见黄文斌,黄文斌站在衢城司令部的门口踌躇不前。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团长,为什么会被战区长官召见,自己已经明白了什么。这一切都被远处的柳纤纤看在眼里,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只能提醒他不要出卖了大哥。
柳纤纤好像也有什么难处,眉头一直难已解开。翁上将召见了黄文斌,二人的谈话只能到此为止了。一场阴谋就又要开始了。在忠于邻袖和少将旅长的筹码下,出卖了自已的大哥。
地方军头投到中央军的也有一些混的好,比较大的官有皖南事变指挥者上官云相,比较有名的有悍将黄伯韬。上官云相原是军阀孙传芳手下一师长,孙部覆灭后投蒋成了反共急先锋。黄伯韬张宗昌手下一旅长,张宗昌被蒋介石消灭后,投靠蒋介石。黄伯韬在碾庄最后关头,“我不是黄埔系,但是觐见的特别通行证能排到17号,我知足了。”
喜欢亮剑开始的抗战请大家收藏:亮剑开始的抗战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