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豆小说阅读网>玄幻魔法>幻想三国从反白衣渡江到三兴炎汉> 第166章 邓士载鹏程万里 难升米随访洛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6章 邓士载鹏程万里 难升米随访洛都(1 / 2)

曹彰处决公孙康一支,又除尽叛党、叛党家属、和莫须有叛党后,方才安顿公孙恭。田豫请留而用之,曹彰从其计,乃将其调入朝廷,任御史一职。

至于为什么不对公孙渊搞连坐呢?因为公孙恭因拒行叛事而受夺权软禁,而今留之不杀,亦不过安顿朝中一虚职,却能起到昭告天下的作用。

安分守己,自有公道,作乱叛国,十死无生。

如此手法,亦不过为大棒加萝卜耳。只是可惜这个规则不适用于黎民百姓。

辽东郡哀鸿遍野,魏军营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邓士载何在?”

“末……末将在!”

“孤有言在先,令汝监视辽隧,何故不遵将令也?”叛事初定,曹彰开启了赏罚分明模式,因欲试邓艾胆色,遂佯怒质问。

邓艾毫无胆怯之意,应道:“末将初……初至,见贼懈怠,是可战也,故违将令耳。且王上有言在先,勿令贼援诸襄平,如得溃之,亦如此也。”

说着说着,曹彰忽然发现这邓艾说到征战之事时,居然不口吃了,暗叹其事之奇。又问道:“孤观汝年不及而立,竟老练如此。英武而不失沉稳,好勇而不失智谋,不知治学何处,为何方高人所授也?”

“末将乃义阳人士,因战乱故,背井离乡,后投军中,乃为故太尉贾公提拔,随征汉川,蒙其重视,日夜教诲,受益匪浅。”

“哦?老太尉所倚重之人,果有风范!”曹彰心下甚喜:能入贾诩法眼,必然天赋异禀,培养历练一番,督领一方,不成问题。且不论远,仅就此一战表现看来,今曹魏虽良将千员,已是无有能出其右者。

遂一改严肃之态,谓在座诸将道:“但守上令,依而行者,寻常将才耳,非善者也;知上意,而能临阵自决者,方谓之良将,乃善之善者也。尔等有志之士,当习而效之!”

众将见曹彰对此子评价如此之高,亦惊异不已,皆以天才论之。

不论古今,沙场会战,主观能动性都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品质。大多数情况下,主帅不能亲临阵线,很难做到绝对的知己知彼,运筹帷幄难免有失偏颇。此时就需要前线将领在明确主帅战略意图的同时,根据当下情况找出最优解。当然,主帅也应尽量避免在做不到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微操。

(这里再啐一嘴某光头)

同时,战机往往转瞬即逝,且不说信息传递过程难免出现遗失,就是等信息传递、分析、判断、传回后,局势很可能已经发生大变。尤其在通讯不发达的古代更加明显,是故“将在外,上命有所不受”是一个优秀将领必备的素养。

于是乎,曹彰决定挖司马懿墙角,拔邓艾作章陵太守,与曹休共镇荆襄第一线。

正庆功时,忽报营外有一群“奇形怪状”的番邦人士造访,中有一人,如高句丽装束,言称是倭国使团,求访天朝。

曹彰听的是一脸懵:不是?倭奴国?百余年间未闻其事,如何今日却来访问?还是在这个节骨眼,莫要是奸细才好。但外交一事牵扯国体,只得先召见一二,再行判断。

一众使团入营,啪叽一跪三叩首,随后为首那人叽里咕噜一顿,在场将校尽皆面面相觑,无一人知其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