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豆小说阅读网>科幻灵异>争论王国:儿童的奇思妙想世界> 第303章 利的诱惑:汉字中的利益与道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3章 利的诱惑:汉字中的利益与道德(1 / 2)

第303章 “利”的诱惑:汉字中的利益与道德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讲一个特别的话题——“利”的诱惑,这个“利”字可包含着很多关于利益与道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历史上那些名人的故事来深入了解吧。

很久很久以前,在春秋时期,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叫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了吴国,成为了越国的大功臣。

勾践想要重重地奖赏范蠡,给他很多的金银财宝和很高的官职。这可是很大的“利”呀,但是范蠡却没有被这些利益冲昏头脑。他知道,越王勾践是一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于是,他决定离开越国。

范蠡带着家人来到了齐国,他在齐国开始经商。范蠡非常有商业头脑,很快就赚了很多钱,成为了一个大富翁。他把自己赚来的钱分给了当地的穷人,这就是他的第一次散财。

后来,他又到了陶地,继续经商,又一次变得非常富有,这就是所谓的“三聚”。但是他每次富有之后,都会把钱财分给那些有需要的人,这就是“三散”。

范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深知利益虽然重要,但是道德更重要。如果只追求利益,而不顾及道德,那么这些利益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灾难。他在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时,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和道德的心,懂得把利益分享出去,既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又帮助了别人。

在春秋时期的宋国,有一个叫子罕的官员。有一天,一个宋国人得到了一块美玉,他想把这块美玉献给子罕。

这个宋国人对子罕说:“这块美玉是我偶然得到的,我觉得只有您这样品德高尚的人才能配得上它,所以我想把它献给您。”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可是一块美玉呀,是很值钱的东西,是一种很大的“利”。

但是子罕却拒绝了。他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两个人都失去了自己的宝。不如我们各自保留自己的宝。”这个宋国人听了子罕的话,非常惭愧,就带着玉离开了。

子罕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利益面前,我们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他把自己的廉洁和不贪看作是最宝贵的东西,这种品质比一块美玉还要珍贵。他没有被美玉的利益所诱惑,而是选择了道德,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杨震的官员。有一次,他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昌邑的县令王密是他以前举荐过的人。

王密为了感谢杨震的举荐之恩,在深夜带着十斤黄金去送给杨震。小朋友们,十斤黄金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呢,这是很大的“利”。

杨震看到黄金后,就问王密:“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意思是说,我了解你,所以才举荐你,你却不了解我。王密说:“暮夜无知者。”他以为在深夜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

但是杨震却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也知道,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杨震的话,感到非常惭愧,就带着黄金离开了。

杨震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他在面对利益的诱惑时,有着坚定的道德信念。他知道,接受这种不正当的利益是不道德的,即使没有人看到,他自己的良心也过不去。他的这种品德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应该走的道路。

东晋时期,有一个非常着名的诗人叫陶渊明。陶渊明曾经在彭泽县做县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