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豆小说阅读网>科幻灵异>争论王国:儿童的奇思妙想世界> 第307章 思的深度:古代思维方式的汉字印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7章 思的深度:古代思维方式的汉字印记(1 / 2)

第307章 “思”的深度:古代思维方式的汉字印记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古代的奇妙世界,去探寻“思”这个字背后隐藏的古代思维方式的秘密。就像探险家在神秘的古堡里寻找宝藏一样,我们要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历史名人故事来挖掘“思”的深度。

在三国时期,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小朋友,他叫曹冲。有一天,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大象又高又大,像一座小山一样。曹操很想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可是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秤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

曹操手下的大臣们都在苦思冥想,他们想了很多常规的办法,但是都行不通。这时候,小小的曹冲却开始思考起来。他的小脑袋里就像有一个智慧的小精灵在跳动。

曹冲想到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先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然后沿着水面在船舷上做了一个记号。接着,他让士兵们把大象牵下船,再往船上装石头,一直装到船身下沉到记号的地方。最后,只要称一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小朋友们,你们看,曹冲的这个办法多巧妙啊!他没有像大人那样局限于传统的称重思维,而是跳出常规,从船的吃水深度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曹冲的思考是有深度的,他能够观察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运用这种联系来解决难题。这就是一种独特的古代思维方式,它告诉我们,思考的时候不能被固有的观念束缚,要敢于创新,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司马光的小朋友。有一天,他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里面装满了水。

突然,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水缸又高又深,小伙伴在里面挣扎着,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有的小朋友想伸手去拉,可是够不着;有的小朋友跑去找大人,可是时间紧迫,等大人来可能就来不及了。

这时候,司马光却没有像其他小朋友那样惊慌失措。他冷静地思考着,突然,他想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办法。他捡起一块大石头,用力地砸向水缸。水缸被砸破了,水哗哗地流了出来,小伙伴也得救了。

司马光的这种思维方式就是逆向思维。当大家都在想怎么把人从水缸里拉出来的时候,他却想到了让水离开人。这种逆向思维是很有深度的。它不是顺着常规的思路去思考,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这说明在古代,就有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方式能够突破常规,在紧急的情况下想出独特的解决办法。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孙武的军事家。他写了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叫《孙子兵法》。

孙武的思维方式充满了深度和智慧。他在思考战争的时候,不是只看到眼前的战斗,而是从全局出发,考虑到各种因素。

比如说,他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这就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战略思维。孙武认为,在打仗之前,要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军队,包括士兵的数量、装备、士气等,同时也要了解敌人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战略。

他还讲到了“兵者,诡道也”。这意味着在战争中要善于运用计谋。孙武的思维涵盖了对战争本质、战略战术、情报收集等多方面的思考。他的这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军事家。

孙武在写《孙子兵法》的时候,一定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深入思考。他思考战争的规律、思考如何取得胜利、思考如何减少伤亡。他的这种战略思维方式,就像一张巨大的智慧网,把战争中的各个要素都联系起来。这也是古代思维方式的一种体现,它告诉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有宏观的视野,要深入思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东汉时期,有一个全才型的科学家叫张衡。张衡对天文、地理等很多方面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小脑袋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