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豆小说阅读网>科幻灵异>争论王国:儿童的奇思妙想世界> 第322章 乐的和谐:古代音乐文化的汉字呈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2章 乐的和谐:古代音乐文化的汉字呈现(1 / 2)

第322章 “乐”的和谐:古代音乐文化的汉字呈现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开启一段奇妙的音乐之旅,去探寻“乐”这个字背后古代音乐文化的奥秘。在古代,音乐就像一阵神奇的风,吹过人们的心田,带来欢乐、悲伤、宁静等各种情感。而且呀,有很多历史名人与古代音乐有着精彩的故事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黄帝统治着部落。黄帝有一个大臣叫伶伦。那时候,虽然人们也会发出一些简单的声音来表达情感,但是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

伶伦看到鸟儿在树林里唱歌,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而且不同的鸟儿叫声高低不同,有着奇妙的和谐。他心想:“如果能把鸟儿歌声中的美妙之处找出来,做成人们可以演奏的音乐,那该多好啊。”

于是,伶伦就跑到大夏之西的阮隃山。在那里,他听到了一种叫“嶰谷”的竹子发出的声音特别好听。他就砍下这种竹子,根据鸟儿叫声的高低,制作出了十二根竹管。

当他把这些竹管吹响的时候,发现这些声音有的高,有的低,而且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就会产生一种非常和谐的感觉。这就是最早的音律。

小朋友们,伶伦制律就像是打开了音乐世界的大门。他用竹子制作的竹管,就像汉字中的笔画一样,组合起来就有了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和谐的音律。这是古代音乐文化的开端,从那以后,人们就开始根据这些音律来创作音乐啦。

春秋时期,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音乐家叫师旷。师旷是个盲人,但他的耳朵却特别灵敏,对音乐有着超乎常人的感知。

有一次,晋平公得到了一把非常珍贵的琴,他想让师旷弹奏一曲。师旷坐在琴前,轻轻拨弄琴弦,美妙的音乐就流淌出来了。晋平公听着听着,就问师旷:“师旷啊,你说这音乐有没有尽头呢?”

师旷想了想,回答说:“音乐就像天地一样,广阔无垠,是没有尽头的。好的音乐可以让人的心灵变得纯净,就像清澈的泉水可以洗净尘埃一样。”

还有一次,楚国的军队要攻打晋国。师旷听到楚国军队的行军声,就对晋平公说:“我从楚国军队的行军声中听出了他们的士气,他们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士气并不高昂,我们不用害怕。”结果,正如师旷所料,晋国成功抵御了楚国的进攻。

师旷的故事告诉我们,古代音乐家对音乐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能从音乐中听出别人听不到的东西,就像汉字中的一些深意,只有懂得的人才能体会到。而且,音乐还可以反映出一些社会现象,就像师旷从行军声中判断敌军士气一样。

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叫伯牙的音乐家。伯牙琴艺高超,他弹奏的琴音美妙绝伦,但他总觉得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的音乐。

有一天,伯牙在江边弹琴。他心里想着高山,手下弹出的琴音就如同巍峨的高山一样雄伟壮观。这时,一个叫子期的樵夫路过,听到伯牙的琴音,就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心里一动,接着他又想着流水,琴音变得如同滔滔江水一样奔腾不息。子期又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非常惊喜,他没想到一个樵夫能如此理解他的音乐。从此,伯牙和子期成为了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音乐。伯牙弹琴,子期倾听,他们之间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默契。

可是,好景不长,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欲绝,他觉得自己失去了唯一的知音。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碎了,发誓再也不弹琴了。

小朋友们,伯牙和子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古代音乐中的情感交流。伯牙的琴音就像用汉字写成的优美诗篇,而子期就是那个能读懂诗篇深意的人。他们之间的知音情谊是古代音乐文化中非常珍贵的一部分。

孔子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大教育家。他也非常重视音乐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