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夫子担忧道:“拙言,这番话今日在这里说说就好,万万不可再与旁的人提起,否则祸患无穷”!
沈不凡知道恩师担心,安慰道:“今日说此,是弟子给杨夫子赔礼道歉的诚意,想来夫子不会怪罪。至于他人,弟子绝不提起”!
秦夫子听了点点头,杨望年皱着眉道:“此事乃大忌,确不可浪言”,又道:“事因后果,有识之士早已知晓,拙言今日说出来也不算得甚么”,沈不凡一番话,高见没有多少,诚意还是有的,所以言辞之间温和了不少,又道:“这解决之道无人可得,既如此又有何用”?
沈不凡闻言,站了起来,拱手对杨望年道:“夫子,这就是今日学生来此的目的”!
听到这话,三人大惊失色。杨望年不自禁道:“天道高远,凡人窥之不得,触之不及,拙言不可狂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沈不凡不答反笑,道:“所以学生如今推崇杂学”。
秦夫子奇道:“拙言,这与杂学有何关联”!
沈不凡不自觉地背起手,来回渡了两步,组织好语言道:“恩师,倘若一亩地能产粮至少千斤,如何”?
“亩产至少千斤?那百姓自然安居乐业了,只是这假设不现实”,秦夫子说道。
沈不凡也不辩驳,继续道:“若亩产千斤以上,则可以养活大批人口,不需人人守着田地过日子,释放出来的人口可以从事各种生产,甚至可以大量从商,商业发展起来,物资流通,促进生产,即使没了田地的农民也有活计,不至于走投无路。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是关键。最早之所以重农抑商,就在于农业薄弱,如果没有足够的人种田而去从商,就没有足够的粮食,就会出乱子。至于后来说商人无义,利益至上,学生以为有失公允”!有些话,沈不凡觉得自己说得很委婉了。
沈不凡对杨望年道:“夫子一生推崇礼法,如果农业发展起来了,大家就都能吃饱饭了,也有活计作,有余钱供孩子上学,读书识字了也就自然知礼守法了”!
这话说得杨望年没有反驳,问道:“这与杂学又有何干系”?
沈不凡对他们的提问听而不答,只是围绕着农业来,因为农业是他们最熟悉的,把根源放在农业上来举例说明才容易懂。众人此时却有些糊涂了。
沈不凡背着手,继续边走边道:“战国前期亩产栗堪堪200斤,战国后期也就在240斤左右,汉时已有280斤,人口也随之多了起来,至我乾朝如今也就340斤,一切的原因就在于亩产提高了,这其中的关键,学生以为可以称为杂学”!
这话杨望年就不答应了,道:“此乃农学,与杂学无关”!
沈不凡也不生气,说道:“夫子,若杂学研制出某样器械代替牛耕地和人耕地,一天能耕百亩,农业是不是就飞速发展了,众多农民也就可以解放出来做别的营生了”!
杨望年驳道:“日耕百亩?你倒是敢说”!
“那亩产千斤呢”?
“不也一样是妄想”?
……
喜欢寒门破茧请大家收藏:寒门破茧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