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积元县回到庆州城,又热闹了几天,柳夫子笑呵呵的,打量着自己的这个弟子,是越看越满意。
放榜那日他也去了,不过没有露面罢了,柳风扬兴奋的不停的围绕着王平,有个六元及第的师叔,可是他们最为骄傲的事了。
在柳家吃过饭,柳夫子听到李夫子去世的消息,沉默了片刻,才缓缓点了点头,眸光闪动,不知在想什么什么。
亲人朋友的离世,不是片刻的痛彻心扉,是一生的潮湿。
这句话说的没错,柳夫子叹了口气,嘱咐王平珍惜身边人后,才聊起了日后的事。
作为大宣朝第一位的六元及第,王平的起点必定是要比其他进士要更高一些的,不过这次王平想来可能不会,在翰林院待上太长时间。
听说王平会先去翰林院待上一段日子,然后直接去户部,柳夫子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拍了拍王平的肩膀,一脸郑重的道:
“孩子啊,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日后不管身处何位,可切莫忘了自己的初心,和老师还有李夫子对你的教诲啊。”
“弟子,定不敢忘!”
王平郑重抱拳,柳夫子点了点头,仰了仰头示意王平填满茶水,师徒俩又你一言我一句的笑谈起来。
庆州的明月院会一直在,产业已经很成熟了,日后有剧本也会从长安传回来,老孙头笑的满脸褶皱,跟王平道着喜,听闻芷若姑娘在长安站稳脚跟也是高兴的合不拢嘴。
这里的剧院交给青儿姑娘和孙老头,王平是放心的,明月阁就要停业了,日后会从长安重新开业,大河村的工坊也停了,丐帮的兄弟们,都被张天安排赶往长安,有愿意留下来的,王平给了钱财,可以留下来娶妻生子,也不用长久奔波,安稳过个日子。
大河村的土老汉,身子越发差了,虽说大河村没了工坊打工,可这两年醉江湖卖的不错,庆州府城周边的农户们倒也能趁机赚上一些。
王家搬家赶往府城的日子,就在这几日,王平特意去城外的靖灵碑上了几一香,后邀请老师一家同去长安,柳夫子只摆手笑着说让王平自去。
临走前的这一日城外,天刚蒙蒙亮,府城的百姓们都早早出来送别,不为别的,就为这个不惧危险,护佑府城百姓,为百姓们添置产业的年轻人。
“状元郎,一路走好。”
“状元郎,别忘了庆州府……”
“状元郎,长安待不下去就回家来……”
“你个瘪三,不许咒状元郎啊……”
“哈哈,状元郎日后也要为百姓做主啊……”
“……”
阵阵送别声响起,王平身子伸出车厢,挥着胳膊。笑着喊道:
“王平都记下了。”
“大家再见!”
喜欢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请大家收藏: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