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晓楠还有印象。
晓楠记得等男生说完的时候,自己当时问了一个问题,“手机和刀是歹徒给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
晓楠就知道男生淘汰了。
男生抢答,但没有想过问题的信息完不完全这个问题。
即使晓楠不答,有这个问题在,这个名额都是她的。
当时听到问题的时候,晓楠就觉得怪异,故意不答,让男生抢着回答,自己再答。
复试很考验博弈。
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博弈,也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博弈。
前面的学生抢答,把话说完了,后面的人说同样的话或者说得不够有亮点,都算淘汰了。即使后面的学生说得很有亮点,老师也不会忽略前面的学生。
所以做后面的学生风险很大。
但是相对的,如果问题很难,前面的学生回答完了,后面的学生如果不知道思路可以参考前面的学生,再加入自己的观点,让说辞更有吸引力。相当于抛砖引玉,后面的学生同样可以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做前面的学生需要知识面广且灵活。后面的学生可能只要更灵活就好了。
晓楠不是专业的学生,专业性不能和本科高材生硬抗。所以她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当后面的学生。
只是没想到,还能再后面一脚踢翻了前面的人。
晓楠笑。
男生说得好像没什么,也好像不对她嫉妒或者生恨。
但是在复试的时候,晓楠就了解过这人。
这人非常的识时务。说好听点是理性,说难听的是冷血。
男生的回答是基于自己报名的惯性思维。
当时钟导吼着她们几个复试的学生,充当了绑匪的角色。男生脱口而出,后面的人也有跟着回答的。只有晓楠还反问了问题。还有一人保持了沉默。
沉默的人是刘媛。
所以留下来当钟导学生的只是晓楠和刘媛。
晓楠问了问题后,给了自己的回答是,“摔了手机,拿起刀子,但等着。”
而刘媛给的解释,“沉默,给人压迫,才有机会对抗。”
他们的回答都回答了钟导他们的个性和智慧。
刘媛才是真正冷静的人。任何场合都能冷静。
晓楠胜在直觉和一股子猛劲。应激反应很强。
男生的答案看似最保险,但其实会立即给男生和证人带来死亡的威胁。临危不变的能力,男生可能差一些,但是脑子是真的不笨。
他能在一伙吐槽的人中间,说明他合群。但是他不随便发表观点,甚至隐藏真正想法,而且他说得那一句话褒贬不一,可塑性强,事后怎么说都可以。真正是墙头草式的人才。
不过社会还真需要这样的人才。
认得清形势,也拎得起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该转头,永远能让自己活得很好。
一把手上未必有他,二把手、三把手就不一定。他们手里掌握着巨大的信息流,但是面上什么都不说。在你需要的时候才吱上那么一声,你很难看清这个人到底有什么底牌。
只要你实力强悍,你不会担心这个人反水,用起来也十分的得心应手。但是,若你对手不俗,就需要盯着他了。他的价值在对手眼里多了一个你的价码,他永远比你值钱。
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会策反了一帮人给你来个内讧,公司利益去了近一半,自己做了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