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持续运行,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运行了两小时,蒸汽机泄压停车,进入检修技改阶段。
活塞存在漏汽漏油问题,盘根密封因为压不紧而漏汽等问题反馈给陈志远。
陈志远只好对活塞进行重新设计,本来,活塞上已制作一道铜制活塞环进行密封和刮气缸辟的润滑油,一道密封性太差,陈志远设计了三道活塞环,第一道是钢制活塞环、第二道是铸铁造活塞环、第三道是铜制活塞环。而盘根密封系统,又增加了铜制密封垫。
十二月初二,经过一系列技改之后,蒸汽机再次试车。这轮试车,蒸汽机无故障运行了十天,再更换部分磨损零件之后,蒸汽机继续试车。
崇祯十一年二月初一,新建的蒸汽机厂开始批量生产各种中小功率蒸汽机。每月产量达两百三十台。
威海、辽东的大大小小工厂,开始装备蒸汽机。一台一匹马力蒸汽机,可以带动十台纺沙机快速运行。一台专为织布机设计的蒸汽机,可以为六台织布机提供动力。矿井里也开始采用蒸汽机抽水,用蒸汽机给滑轮提供动力,吊装矿石。冶炼厂用蒸汽机进行水循环和鼓风。机械厂给车床换上蒸汽机动力之后可产能大幅上升,而且可以辊轧和锻打更大的金属部件。
陈志远的治下,因为蒸汽机的应用,开始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
有了蒸汽机,陈志远的煤焦化工开始组建,五月初二,宋应星主导的煤焦冶炼一体化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开始试车。
焦化窑的荒煤气经过收尘冷却沉甸之后,提取出荒气的中的焦油和笨,经过二次布袋收尘,荒煤气经喷淋塔去除二氧化氮生成氨水,利用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氨,又利用荒煤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氨水反应生成磺胺。余下的荒煤气经干燥后通入平炉炼钢。
一条全新的焦化、化工、冶炼产业链完成,陈志远冶下已经实现低成本和大规模生产各种钢材的能力。
六月初二,第一根铁轨走下生产线。陈志远便迫不及待地宣布了三条铁路的建设。第一条铁路是旅京铁路,此段铁路将通过辽东沿海平原的旅顺、金州、复州、海州、向西经过广宁,向北进入蒙古草原的埠新、赤峰。第二条铁路是了由海州北上,经盛京直穿松嫩平原北抵沃特哈边门,不过盛京已被改命为沈阳,沃特哈边门改名为四平。第三条铁路由威海、登州、莱州、济南一线,起济威铁路。
崇祯十一年的辽王辖地,已是由山东、辽东、台湾三个省份和数块殖民地和代管地组成,人口达到一千七百万人。此时的陈志远,要地有地,要人有人,但为了积累财富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陈志远停止了急速扩张的步伐,按陈志远的规划,崇祯十二年之前,志远军不进行大规模动员作战,专心发展。因为,陈志远了解到,由于自己的蝴蝶效应,英国人也掌握了坩埚炼钢法,德国人也掌握了雷汞的制造并在欧洲推广,法国人的实用提水蒸汽机,也提前五十年量产,整个欧洲,已经进入后装火帽枪和火炮的生产换装时代。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喜欢明末开疆请大家收藏:明末开疆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