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3万光年的奔袭中,类盘古生物逐渐散开,他们的意图太过明显,一举瓦解我的防面。他们本可以保持聚集,一举突破。在那时,我的飞船不可能反包围他们。
或许是他们的自信让他们陷入持续1930年的僵局。
类盘古生物的数量是他们的一大劣势,零星分布的敌人终将成为被分割的对象。
也不知是哪块区域的双三维体最先簇拥着笼罩类盘古生物,也不知是哪艘飞船最先被反光子吞噬。
与类盘古生物的作战方式很简单,简单地如同冷兵器互砍。当战争归结为概率问题时,往往会成为僵局。
有的舰队没能束缚类盘古生物,飞船在机动中苟延残喘,最终化为光。
也有的类盘古生物被束缚于双三维体。
结果很简单,但过程不然。当飞船开启场推进时,类盘古生物好似瞎了般只能大致确定飞船的位置,这大大降低了飞船被发现的概率。后方异四维体引发的爆炸进一步蒙上了类盘古生物的视线。
飞船需要行驶至安全距离释放双三维体,而安全距离上束缚类盘古生物的概率极小。当类盘古生物计划重新聚集时,总会有飞船不计代价地拦截他们。这就是僵局的来源。
尽管如此,战损比还是很不乐观,只是能看那种。
1930年后,防面上的战舰完全更换为第三批,乃至第四批。第一二批次的飞船无一幸存。重生体系也出现两次混乱,起因是大量的二次重生错误,这甚至影响到了文明的基础运行。万幸的是,战场死亡率之高无限削弱了重生错误,甚至于,社会伦理开始接受同一母体的多次重生。
防面区域中闪亮着以亿计数的高频射线暴,大剂量的伽马横扫已经成为战斗区域的日常。如一块流动的晶体,闪烁着不定的光芒。
束缚类盘古生物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在双三维体中用微量体抹去类盘古生物。
双三维体只有几十光年的直径,真的很小。空间壁每增加一个曲张点都会增大类盘古生物逃离的概率,特别是注入微量体这种能指示曲张点的工程。故微量体的注入只能由运输舰完成。八成的战损来自于这一过程。
(关于这场莫名其妙的战争,我没什么感想,最多觉得有些浪费时间。可说到底,三千年只是一眨眼。可悲的是那群无个体意识的类盘古生物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很多年后,我回溯他们的世界,才勉强能理解无意识生物的想法,有一种说不清的委屈。)
喜欢摇篮中的科技文明请大家收藏:摇篮中的科技文明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