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章 4(1 / 2)

此类物质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不仅由于难加工性,也在于稀缺性。

常见的流纹晶体平均体积不过一立方厘米,通俗的说,这是等价物的一个小分支。

高密度的异常报告轰动了整个社会。追倏者在工作时会启用同步记录,以供他人观看,这是他们筹集资金的常见办法。一些为艺术品公司工作的天常年蹲守在追倏者的记录前。当古董的数量停滞不前时,相对畸形的太空艺术由此形成。

近亿立方千米的流纹晶体牵动了十分之一的产业链,这个发现不亚于一个万吨级的金块轻轻地落在公海上。

--

对大部分天而言,这块石头只是未来实体等价物的一部分。可真正应该注意的是,这块石头绝对不是自然形成的。

重元素是稳定恒星的主要因素,无论在哪,适合的催化剂会让很多事情变得容易。

小质量的重元素聚集已是奇迹,更别提这类物质。简单讲,这大概率是人造物。

这颗恒星距沧心太过遥远,附近没有什么聚集地。除去如何获取那块石头的问题,天抵达那就得花费半个世纪。既然如此,我计划和元去看看那个被无差别清除的文明,按常理,他们也是冻死的。

--

这颗恒星因温度骤降而释放了小部分的质量,温度的降低让一颗炎热的蒸汽星球逐渐冷却。元表示这是歧视,对低密度生物的歧视。不远处的伴星正在吞噬恒星抛出的物质。

相对温柔的离子流被那块流纹晶体分割,岁月改变了它的外部结构。数不尽的孔洞交织而相通。第一感觉,这是极为原始的建筑风格,高密度的通道数能缓解外界对主体结构的伤害。

离子的缠绕螺旋结构往往在宏观结构中呈现,一些仍在诞生恒星的星云就存在此类结构。而微观的螺旋结构极其少见,这类物质被称为高温有机物,离子生物就诞生于这类有机物中。

石头的核心处存在数个密闭的空腔,一堵堵遍布着密集小孔的石墙陈列于空腔中,这是离子生物最原始的记录历史的办法。他们最原始的阅读方式是穿过标准数量的小孔,标准区域内都包含一串记录。解析文字花费不了多少时间,记录中的历史陈列于我的记忆。

他们记录的历史,挑重点讲。他们诞生于恒心的核心,重元素组成了初始螺旋结构。部分离子生物进化出基础的记忆体后,他们的扩张变得有序起来。

恒星的内核虽然炎热但充足的食物缓解了对高温的不适感。他们的穹是混乱的离子流,也就是所谓对流层的底部,每个踏入其中的离子生物都没有回来过。

内核逐渐变得拥挤,一群离子生物决定逆行教条,大基数的离子生物决定随着对流离开母核。

数千年后,母核上的生物普遍认定他们被神放逐,巧合的是,一群千年前的生物出现于母核的另一侧,也就是信仰中神的领地,在那儿,神无私地将物质投向母核,再由母核将其转化为食物。

那群生物向着母核中的生物讲述着精彩且浩瀚的外界,以及他们是如何找到回来的路径。

这是他们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对外核的扩张,很无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