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他们制造了那些巨大的板块并勉强拥有了离开恒星的技术,甚至于能俯视这颗星星。
当文明踏足星空时,第一个欲望便是建立新的家园,或者说,上去看看,即便回不来。
他们制造了技术所允许的最大强度的太阳风,就像那群逆行教条的生物,伴随着高密度的等离子体,他们抵达了伴星。
之后的第四阶段,大降温。对流的无序分割中断了母核和外核的联系,母核的降温远超外核,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文明灭亡,伴星上的生物也应是类似的遭遇。
--
“把这几个空腔收拾下,剩下的随天折腾吧。”我对远说道。
巨石脱离固定,并被一个个泡泡覆盖,然后消失不见。
“历史并不那么重要,我觉得你应该看看这个。”元将一串螺旋结构抛向我。
“你还能分辨出有效的有机物,早说。”我分析着带螺旋结构的有机物,“可惜不完整。“
“我无法解析这部分的作用,特意撕下来的。“元仍在筛选游离的有机物。
“那我直接模拟一段类似的,可能要一段时间。”我无目的的复制结构并将其安插至外层。如果有问题可以直接脱离,对我没什么影响。
启用模拟的瞬间,感知出现错乱,疯狂触发我的既视感。过去,现在,未来,重叠于感知,我几乎忘记自己的存在。
“有种理论叫做绝对感知。”元审视着我共享的画面,“只是理论上的,但你这个,在一些方面更加绝对。试下并行思维,可能是串行算法的问题。”元说这段话时,是割裂的,就像无数个元在不同时刻传输信息。
并行算法因为一些大问题被我彻底抛弃,重新启用就像用着上古时代的界面。我将并行数拉至极限,感知才勉强可理解。
“并行思维,可能真的没什么发展潜力。”我对元说道。
“试着启用一部分你自己的感知,做对照。”
“多余的部分,是过去和未来,不过延续的时间很短。”我告知元。
“他们对湍流的理解是刻在螺旋结构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对流中确定位置,但对我们没用。有用的预知未来是附属品,就像垃圾数据。“元加速了对有机体的分析,”你试着把推演未知的那部分割出来,然后设计串行传输结构,我看看能不能再找到一些有意义的。“
数年的时间,除了最初的那个螺旋结构,元再没找到无法解析的结构,我在这段时间完成了处理数据的初步处理方法。预知极短期的未来,这已颠覆了超相理论的限制。理论上,只要有一丝信息的传递,就会被绝对感知捕获。简单讲,这个技术发展至极限时,只要有智慧体想象目标,目标就能回溯到智慧体。不过,只有很少的极限能够被触碰,这个也一样。
喜欢摇篮中的科技文明请大家收藏:摇篮中的科技文明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