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豆小说阅读网>女生耽美>纸嫁衣之缘起奘铃村> 第73章 安史之乱(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章 安史之乱(下)(2 / 2)

李隆基派遣宦官王洛卿先行告谕沿途郡县置备酒席,准备迎接圣驾的到来。辰时[1],当逃亡的队伍抵达咸阳望贤宫的时候,不仅没有见到咸阳县令的身影,甚至连宦官王洛卿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李隆基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冷遇,只得三番五次地派遣中使征召附近的官吏百姓,居然没有一个人前来应召。

[1]上午九点左右。

看着父亲众叛亲离,看着父亲焦头烂额,太子李亨原本就不太平静的内心突然间泛起了阵阵波澜,那股蛰伏已久的不安分再度变得蠢蠢欲动。

这次逃亡的目的地是剑南,可那里是杨国忠的地盘。在剑南生活并经营多年的杨国忠在那里的势力可谓盘根错节,就连如今实际主持当地军政事务的剑南节度副大使崔圆都是他的亲信。如果真的逃到那里,寄人篱下的李亨肯定会更加受制于人!

李亨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他又没有拼死一搏的勇气,只得将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而他自己则借机坐收渔翁之利。

由于队伍行进的速度太过缓慢,高力士策马催促前军加速前进,恰巧路过李亨身边。李亨向他示意自己有话要说,高力士急忙勒住缰绳,飞身下马。李亨将他带到路边无人处低声试探道:“二兄,你对当下的时局如何看?”李亨早就隐约感到高力士对弄权误国的杨国忠已隐忍多时,潼关失守和国都陷落更是使得高力士心中对杨国忠的愤恨堆积到了极点。

这些年来谨言慎行的李亨一直刻意地与政治纷扰保持着适度的距离,如今却主动谈论时局,让高力士感到有些惊讶。面色凝重的高力士有些动情地说:“百年来未有之大劫难啊!”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高力士自然知道李亨口中的庆父究竟指的是谁。其实陈玄礼早在出发之际就曾想过要借机除掉杨国忠。随着潼关的失守,杨国忠已经彻底沦为人人喊杀的国贼,如果不是他逼反安禄山,报复哥舒翰,局势绝对不会恶化到如今这般不可收拾的地步。不过陈玄礼却被高力士拦住了,因为他担心这样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其实他的内心无疑是纠结的,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么做或许是在养虎为患,一旦抵达了蜀郡[1],可就到了杨国忠的地盘,不要说自己,恐怕连李隆基可能都会受制于他。

[1]今四川CD市。

“江山社稷既是父亲的,也是你我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李亨掷地有声地说。

高力士久久地咀嚼着李亨所说的这句话,内心再也无法平静。目前多灾多难的唐帝国的确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穷途末路,为了自己效忠的君王,为了自己深爱的帝国,他决意不计后果、不顾一切地挽狂澜于既倒,救社稷于危亡!

但是老辣的高力士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其实是被善于作秀的李亨利用了!

中午时分,在炎炎烈日的烘烤之下,杨玉环早已饿得饥肠辘辘,可午饭至今还没有着落。她早就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还从未经历过饥饿的煎熬,但她却故意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因为她知道自己的男人比自己还要焦虑,比自己更加难受。

面色凝重的李隆基仰天长叹:“真没想到朕居然会沦落到如今这般田地!”

杨玉环第一次感觉到身旁的这个男人竟然也会如此无助、如此沮丧,于是急忙安慰道:“三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她心里却暗自忖度,不知前方正在等待着他们的磨难还会有什么。

一脸谄笑的杨国忠递给李隆基和杨玉环几个胡饼,说:“这是微臣刚刚买来的胡饼,不敢私自享用,特地来进献给圣上和娘娘!”

李隆基咀嚼着来之不易的胡饼,泪水滴落在胡饼之上,缓缓吞下沾着苦涩泪水的胡饼,心却仿佛在滴血。此时依偎在李隆基身边的杨玉环本来还想再多说几句安慰的话语,但早已泪眼蒙眬的她却哽咽得说不出话了。

好在几个闻讯赶来的好心百姓献上了一些粗茶淡饭。那些平时养尊处优的凤子龙孙们此时已经完全顾不上礼仪,竟然用手抓着吃,一会儿就吃得盆儿干碗儿净。李隆基重重地酬谢了那些雪中送炭的老乡,可那些朴实的老乡却都留下了伤心的泪水。

此情此景让李隆基禁不住再度掩面而泣。望着眼前如此凄凉的情景,默不作声的杨玉环留给历史的只是一个苍凉的背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未时[1],李隆基一行人顶着似火的骄阳继续西行,直到夜半时分,李隆基一行人才抵达金城县[2],但李隆基等到的仍旧是无尽的失望。驿站里早已空无一人,不过好在驿站的驿丞和驿夫们仓皇逃走时并没有来得及带走驿站之中的食物和餐具。李隆基和杨玉环这才勉强吃了一顿晚餐。

[1]下午三四点钟。

[2]今陕西兴平。

李隆基发觉身边的人越来越少,甚至连自己最为宠信的宦官袁思艺也逃走了。袁思艺和高力士堪称他最为信赖和器重的两个宦官,因此他的离去对李隆基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袁思艺临走的时候给李隆基留下了一封信。李隆基急忙命人点灯。李隆基也看完了这封长信,他的脸色顿时就变得异常凝重,甚至有些扭曲变形。

烦闷不安的李隆基在驿站之中愤懑地踱着步。杨玉环唯恐他会出事,寸步不离地跟在他的身后。碰巧看到寿王李琩和庆王李琮在驿站的床榻之上相互枕着休息,李隆基顿时就怒火中烧,呵斥道:“李琩,你这样不检点,还成何体统!”

李琩不知道父亲为何会没头没脸地斥责自己。这里又不是等级森严、仪容严整的皇宫,而是一座狭小的驿站。如此庞大的一支逃亡队伍纷纷涌进这里,哪里还有什么贵贱之分?更让他感到困惑的是父亲为何只是苛责他一个人?

尽管想不通,李琩依旧诚惶诚恐地站起来,跪倒在父亲面前谢罪。

虽然这些日子李隆基的心情一直很差,但他却很少没来由地跟身边人乱发脾气,越是到了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继续留在他身边的人就越显得弥足珍贵。杨玉环不明白李隆基为何会莫名地暴怒,想要劝劝盛怒之下的李隆基,但又觉得李琩的身份太过敏感,一时间陷入两难的境地。

李隆基看出了她脸上流露出来的尴尬的神情,随手将袁思艺留给他的那封信递给了杨玉环,然后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了。杨玉环走到院中借着依稀的月光隐约辨认着信上颇为潦草的字迹。她的心中不觉一惊,一直困惑着她的一个疑问也就此解开了。

废太子李瑛之所以明知危机四伏,却依旧不顾政治大忌披甲带兵入宫,原来是受到袁思艺的诱骗!

袁思艺原本是李瑛母亲赵丽妃身边的一个小宦官,正是在赵丽妃的竭力提携之下,他才得以受到皇帝的宠信,一路扶摇直上,飞黄腾达。出于感恩,袁思艺一直对李瑛颇为照顾,李瑛也一直对他心存感激。武惠妃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将袁思艺作为自己整个阴谋之中的关键棋子。

其实袁思艺也想到过拒绝,但他深知拒绝的后果。虽然他与高力士表面上称兄道弟,但暗地里却一直钩心斗角,一旦武惠妃与高力士联手对付他,他的厄运恐怕也就不远了,况且李瑛的太子之位早就摇摇欲坠了,他还有什么必要如此不计后果地保全李瑛呢?

经过一番痛苦的内心挣扎,袁思艺决定为了利益而背叛自己的内心。

在那天晚上,他悄悄出宫跟李瑛说,一股不明身份的盗贼潜入宫中,李隆基命李瑛赶紧率兵前去救驾。如果换作是别人,李瑛或许会仔细盘算一下去还是不去,或许还会谨慎地核实一下这件事到底是真还是假,可他眼前的却是相交多年的袁思艺,他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他的话无疑也就代表着皇帝的话。更为重要的是李瑛觉得袁思艺根本就没有理由骗自己,况且在当时如此紧急的情形之下也容不得他多想。

李瑛出发前特意命人叫上了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然后率领着东宫卫队浩浩荡荡地前往兴庆宫。他本意是想与李瑶、李琚分享这次难得的立功机会,重新赢得父亲的赏识,殊不知却将两个最为亲近的弟弟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李瑛凝视着熟悉的金明门,自从李隆基在兴庆宫听政之后,文武百官入宫候朝时都会经过这里,却不知为何夜色掩映之下的金明门竟然会显得如此阴森可怖。这里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总会戒备森严,但今晚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禁军将士。

金明门缓缓地打开,李瑛策马入宫,但他内心深处那丝莫名的恐慌却始终挥之不去。他也知道不管前面将发生什么,他此时都已经没有了回头路!

就在此时,沉重的金明门“吱”的一声突然关上了,袁思艺也不知什么时候已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此时的李瑛才意识到自己或许已经落入了他人精心设计的圈套之中。驻守在“金花落”[1]的禁军将士从四面八方赶来,将他们团团围住。李瑛就这样从一个太子沦为了一个“逆子”。

[1]兴庆宫新射殿以东的一片禁军营房。

杨玉环艰难地将自己的思绪从十九年前拉回到现实之中。她终于理解了李隆基为何会莫名地对李琩动怒。她早就隐隐感到这些年李隆基一直都在反思,当年如此冲动地将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都残忍地赐死,是不是太过冷酷无情了。

袁思艺留下的那封信无疑彻底洗刷了李瑛、李瑶和李琚三人身上的不白之冤,李隆基心中的悔恨自然如同潮水般向他袭来,不过始作俑者武惠妃如今却已故去多年,李隆基只能将满腔的愤怒撒向她的儿子李琩。

杨玉环悄悄走到李隆基的身边,轻声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况且寿王对此事又不知情。”

李隆基也渐渐冷静下来,曾经犯下的错如今已经无法弥补,况且现在又正值兵荒马乱,只有父子同心、群臣协力才能光复河山,中兴社稷!

喜欢纸嫁衣之缘起奘铃村请大家收藏:纸嫁衣之缘起奘铃村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